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大清朝永不加赋是什么意思)

网络整理 2022-03-28 最新信息

不少反映清朝康熙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扮演康熙的演员,经常会说出这样一句台词:“永不加赋。”很多朋友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往往会发出感叹:“能做到永远不给老百姓加赋税,康熙可真是体恤老百姓啊!”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今天就说道说道这个事情。

其实,康熙皇帝确实颁布过类似“永不加赋”这样的旨意,只不过这个旨意是有附带条件的。完整的旨意是这样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什么意思呢?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

一、清政府的“丁税”政策不得法,百姓和官员的意见都很大

在中国古代的很多王朝中,政府都是要向老百姓征收“丁税”,也就是人头税的,当然清朝也不例外。清朝初期,政府每五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然后便按照普查出来的结果,开展“丁税”的征收。

但是这种征收方式,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比如:按照规定,很小的小婴儿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都必须缴纳“丁税”。可是这些人,肯定是没有工作能力,甚至不可能有经济来源的。而朝廷对这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要按同样的标准征收“丁税”,显然是给广大底层的老百姓,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很不合理。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

于是,很多地方官员,便向康熙皇帝奏报了这种情况,希望康熙皇帝能够对朝廷的“丁税”制度进行改革,使其变得更加合理,在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同时,不会成为来百姓的沉重负担。

二、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初衷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惹出了麻烦

康熙皇帝接受了官员们的意见,通过调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康熙51年的时候,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

如何解读康熙皇帝颁布的这项新法规?清政府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把每个家庭的人丁数目,卡死在康熙50年。比如:如果在康熙50年时,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某个家庭中有五口人,那么就缴纳五个丁税。 不管以后这个家庭中的人口增加多少人,依然只征收五个丁税,不会再因为家庭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人头税。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

这项法令颁布之初,确实起到了减少税负,缓解百姓经济压力的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法令在实行中,遇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到最后竟然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其中,矛盾最为突出的有这么几点:

1、 有些家庭的家庭成员,并不是持续增长的,甚至出现了人口减少。可是按法规规定:丁税的数量卡死在康熙50年的人数上,既然单独家庭中的人口减少了,那么便由这个家庭所在的家族,来承担这个税收缺口,补齐税款。2、 如果有些家族的生命力就不够旺盛,整个家族都出现了人口减少,甚至出现了“绝户”的情况,不能按规定缴纳“丁税”了,怎么办? 那么就由保甲内的邻居承担税收缺口,补齐税款。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

这么一来,就给一些原本不相干的人,带来了经济负担,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公平的波及面越来越大,牵扯的家庭和人员越来越多。康熙原本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目的,是要减轻底层百姓的经济负担,谁知这项政策越往后推行,给一些不相干的老百姓,造成的经济负担反而更重了。

以至于到了后期,不仅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实地执行法令的官员,也感到非常不合理,加大了征税的难度。“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越来越难以贯彻执行了。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听起来挺给力,实行起来问题多

三、康熙没有考虑周全的事情,还得靠儿子雍正来解决

后来雍正即位,为了改变“丁税“征收不合理的情况,他便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税收改革,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措施,将之前按人数征税的方式,改革成以田地的多少,来进行收税。

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法,改变的计税的基本依据,对当时的政府财税体系来说,是一个创举,这种方式按个人或家庭掌握财富的多少,来对税收进行计算,有些类似我们现代社会重的个人所得税,财产多、收入多的多纳税;财产少、收入少的少纳税;没财产、没收入的就不交税,这种计税方式,以及财政收入来源的渠道规划,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的政府财政政策了。

Tags:康熙   雍正   经济   我在宫里做厨师   熊猫宝来   法律   美好   一直在身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