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网络整理 2019-06-28 最新信息

在武汉市汉阳区,伫立着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其外观造型借鉴中国古象形文字和古建筑“飞檐翘角”元素,就像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寓意武汉勇立潮头的城市品格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博物馆外的草坪上伫立着一个个冶铁器材的模型,虽然破旧但是却包含着历史的沧桑之感,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汉阳铁厂的历史风貌和我国民族钢铁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张公生平

博物馆入口处便端坐着张之洞张公的雕像,面容祥和,平视前方,不怒自威。看着眼前这位晚清名臣,同时也是今日大武汉的缔造者和奠基人,一股敬佩之感油然而生,旁边的通衢之光就像火红的熔炉和直通霄汉的轨道合二为一,象征着武汉的腾飞。

顺着一楼台阶步行而上,慢慢跟随张公的人生轨迹,解读他的一生:张之洞1837年出生于贵州,年轻时行遍书山,最终金榜题名,15岁中式顺天乡试第一名,26岁中进士,26岁为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他的京官生涯。40岁时就任文渊阁校理,45岁任山西巡抚,47岁任两广总督,52岁改任湖广总督,开始了他与武汉的故事。

期间张之洞先后创办湖北矿务局,两湖书院,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银元局等近代著名企业;派遣工匠赴比利时工厂学习冶铁技术;在江夏,汉阳引种美国长绒棉;增设算学,天文,兵法,时务,法政等课程;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接见;撰写《劝学篇》并被清廷广为刊布;1905年倡议修筑汉口后湖长堤,堤外开辟引河,上通汉水,下达滠口,用以排湖水,为汉口扩展市区创造了有利条件。1909年10月4日,张公仙逝,享年72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见文物,忆张公

二楼放映室的纪录片回顾了汉阳铁厂的变迁史,建立这个中国甚至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经历堪称一波三折,从1890年动工兴建,到后来辗转至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冶炼金属,造枪制炮,为前线提供军备上的保障。听着重庆建设工业集团的退休干部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如何披星戴月打造武器,如何在日军飞机空袭的生死存亡之际逃出生天,当年那段残酷但又珍贵的历史一一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三四楼展出的汉阳铁厂实物中,有二米长,民国三年制造的钢轨,有汉阳铁厂生产的槽钢、元钢、角钢等产品,以及汉阳铁厂造砖处烧制的砖瓦,有张之洞《劝学篇》最早的刊印本,这些实物对了解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三件藏品,其一是“汉阳造步枪”。这种步枪最早生产于1896年,俗称“老套筒”,在今后的五十年内陆续改造为德国八八式,汉阳造七九式,中正式,这种步枪使用7.92mmS型尖弹,威力极大,作为中国最得意的轻武器装备在全国36个省市,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便是由它打响,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它一直都是中国军队的主武器,堪称中国兵器史上的一个神话。赭红色的枪身上幽幽反射着犀利的光,仿佛映照着那一段段奋勇杀敌的历史画卷。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二是张之洞的幕僚星图,张公礼贤下士,广交有识之士,旗下幕僚也是人才济济,张公的中国幕僚共计426人,包括黎元洪,张彪甚至是“晚清第一怪才”辜鸿铭先生亦是其幕僚。这些怪才和有识之士聚集起来,共同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出谋划策,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让辜先生都甘愿为张公效力?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其三是张公所著的《劝学篇》,这是张公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主旨也是中体西用,‘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虽然其中的一些思想带有保守性,但《劝学篇》也毫无疑问的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武汉腾飞,张公千古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当全方位了解张之洞一生的丰功伟绩后,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湖北新政。张公将“兴实业”作为新政的基石,先后建设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近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后扩为汉冶萍公司),清末民初最大规模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后更名为汉阳兵工厂),综合轻纺企业——纱布丝麻四局,开辟了近代化市政建置。虽然当时遭遇了财政,人才,管理等诸方面的困境,朝野颇多非议,掣肘纷至,但张公仍立于“荆天棘地”间,顽强坚持,殊数大勇大智。“练新军”是新政的又一显绩,采用洋枪洋械,招收读书人为伍,使湖北新军成为了清末最优军队,又因为政治控制较松,湖北新军成为了革命人的活动温床。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除此之外,博物馆展示了以张公为首的有志之士对近代企业体制的探索——汉冶萍公司及其它官办企业的变迁:张之洞到武汉之后,就开始着手兴办企业。

在重工业上,他亲自参与筹建了汉阳铁厂,后来与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成远东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在军事工业上,主要兴办了以“汉阳造”而闻名的湖北枪炮厂(后更名为汉阳兵工厂)在轻工上,则推动成了纱布丝麻四局等。张之洞办实业的过程同时也是个近代企业体制的探索过程。

在初期,虽然从实际情况上来说,新兴的实业急需西方国家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但却要面对当时社会普遍排洋的舆论压力,而且中国民间企业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所以主要的大型企业都是以官办为主,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官商合办。由于官办体制的弊端过于明显,以汉阳铁厂为代表的些企业很快就开始转为官督商办。

由于资金不足,后来又不得不转为完全商办来吸纳民间和外国资金,比如汉阳铁厂、大冶铁和萍乡煤矿就合并为汉治萍公司。虽然由于后来历史的诸多坎坷,最后这些企业大多命运不佳,但张之洞所建立的近代企业基础体制探索和人才培养却成为了后来的宝贵财富。

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张之洞与武汉的情缘

“创办近代文教事业”,是湖北新政留给后世最丰硕的果实。张公建立了立体化的社会教育体系,创办了中西结合的近代学堂教育。今日湖北若干重要文教设施,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图书馆、湖北日报等等,其始源均在张之洞所创之业。

张公还是中国第一部颁布施行的近代教育体制“癸卯学制”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是广派留学生的最有力推动者。张之洞对湖北近代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年龄层次来说,从幼稚园开始,到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从领域覆盖面来说,包括了商业教育、工业教育、农业教育、军事教育、师范教育以及各种职业培训等从教育公平上来说,设立了女子学堂,大大推动了男女平等,一些不具备正式上学条件的人也有机会进入简易识字学堂和半日学堂来接受教育,甚至连监狱里的犯人也能得到习艺的机会此外,为优秀的人才和急缺的专业还开发了公派留学的渠道,由国家经费来提供支持。

张之洞在湖北的近代教育体系取得了很大成功,成为“通晓学务第一人”。当西方国家通过科学知识富国强兵之际,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还是在教授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张之洞到湖北之后,意识到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学习近代科学知识。

他喊出旧学为本、新学为用的口号,启动了传统书院改制和中西结合的近代学堂教育。在保留了-定的中国典籍传授之外,大量引入西方近代科学。首先,创立了大量的以近代学科分类命名的大学堂其次,在各级学堂中也设置了大量的反映近代科学知识的课程,聘用了大量的西方教师来授课甚至,为了提高学习近代西学的能力,还开设了各种外语课程。除了学科分类、课程和教师之外,连校舍、冠服、作息、学制等都全面向近代教育转型。

这就是张之洞张总督,大武汉的缔造者,一城得一人,一人兴一城。当年张公在蛇山头遥望汉江交汇,朝宗大海,心潮澎湃,赋诗一首: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壮哉张公!伟哉武汉!

本文作者:历史真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16225875083316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张之洞   武汉   我在宫里做厨师   湖北   抗日战争   博物馆   辜鸿铭   亚洲   祥和   武器   黎元洪   军事技术与装备   日本   政治   伊藤博文   重庆   算术   大冶   纪录片   西安限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