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越国地图 战国七雄)

网络整理 2022-05-14 最新信息

开篇声明:本文为笔者原创图文,欢迎关注@九州历史杂谈 带给你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历史哲思。

越王勾践在位三十余载,在承受极尽屈辱之后低谷逆袭,一举吞灭吴国走向辉煌鼎盛,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次霸业。处在春秋和战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交汇节点的最后霸主,在那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已经雄霸天下,无奈勾践子孙不仅未能继往开来、更进一步,更是令人遗憾的发生了三次弑君夺位的内乱。所谓“越人三弑其君”,直接导致了国内长期陷入动乱、民不聊生、矛盾丛生,国力一落千丈,勾践所打下了霸权根基出现地动山摇,跻身战国强国的愿景早已消散在内乱的硝烟之中,成为了泡影。

导言

谈到越国,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越王勾践时期,诸如“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历史故事,所熟知的无非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范蠡、文种、西施等历史人物。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吴越争霸

实际上,越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公元前2032年立国至公元前222年越君降秦,享国约一千八百余年。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地处扬州之地,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之庶子无余,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王勾践在位的三十多年,是越国历史上极尽屈辱又同时辉煌鼎盛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越国先从一个偏蛮小国逐渐壮大,忽而又被吴国几近灭国,然后又迅速强大到一举吞灭吴国进而成为春秋最后一霸,过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充满着励志和戏剧色彩,令人啧啧称奇。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吴越两国地理位置图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中原的君王。身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交汇节点的君王,既然在那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已经雄霸天下,按照常理,他和其子孙应该能够带领越国至少跻身战国七雄之列,或是增加一个为战国八雄,然而实际的历史并没有如此演绎。要知道,但凡在春秋时期真正称霸过的国家,如齐国、秦国、楚国都是战国时期的狠角色,称霸百年的晋国虽然分裂成三个国家,但是韩、赵、魏均成七雄之一,唯有称霸不算成功的宋国越国一样在战国时期变得寂寂无名。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越国游离与战国七雄之外

那么,令人疑惑的是,越国在勾践的统治下成为春秋最后一霸,国力盛极一时,本来具有在战国风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却为何没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呢?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越国的这段历史,了解一下越国人在战国时期是如何把自己给玩丢了。

近乎亡国的极尽屈辱

吴越争雄其实在历史上是晋楚在中原争霸的外围延伸晋国为了让楚国分神,在东南方培植吴国逐渐走强以牵制楚国,而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又全力支持越国发展壮大。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人的策划下打赢了对楚“柏举之战”,攻入楚国郢都。而越王允常则趁吴国后方空虚突然进兵吴地,"越阐吴王之在郑,国空,乃伐吴" 成为吴军被迫退兵的关键原因,堪称更早的“围魏救赵”。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柏举之战

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为越王,吴王阖闾为了报仇于是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三百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在檇(zuì)李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中箭而亡,其子夫差即位为吴王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夫差与勾践

两年后的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发兵复仇,最终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上。勾践成了俘虏,越国几近亡国。此后勾践通过文种向吴国太宰伯嚭行贿,同时放低姿态,极尽屈辱的向吴国求和并得以保全宗庙。当了三年阶下囚后,吴王夫差麻痹大意放虎归山,同时也埋下了吴国亡国的最大隐患。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

越王勾践在战败之后,越国之国运伴随着他的被俘遁入了万劫不复之境,极尽屈辱和苦难。

低谷逆袭的春秋一霸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死里逃生回到越国的勾践,犹如凤凰涅槃,大彻大悟一方面任用文种范蠡为股肱大臣富国强兵,同时煽动吴王夫差的野心,使其与晋国、齐国在中原争霸,无暇顾及越国;另一方面则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赈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苦,终于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让越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这一时期,勾践心中时刻所想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攻灭吴国一洗前耻。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卧薪尝胆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十五年),机会终于来了,趁着吴王夫差北上会盟争霸,越王勾践兴兵讨伐吴国并俘获吴国太子友。争霸失败又遇国内变故的吴王夫差被迫回国,但因军队疲惫且国力空虚,只好遣使携重礼与越国媾和。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十九年),越王勾践再度发兵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之后国力大衰,一蹶不振。

再五年,即公元前473年(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越王勾践终于一举灭掉了吴国,完成了史诗般的复仇行动。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勾践一举灭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此后一直到其去世(公元前465年)之前的八九年间,越王勾践积极开展与中原列国的往来,将国都迁往北部的琅琊。出兵向北渡过淮河,与晋、齐两国于徐州会盟,向东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赐祭祀肉给勾践,称其为“伯”。同时,为了笼络列国,勾践将淮河流域土地送给楚国,将曾被吴国侵占的宋国土地归归还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之地划给鲁国一时间,诸侯们同来庆贺,越王勾践自称霸王,终于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风光无两。

盛极一时后的快速沉沦

公元前465年,在位三十二年的越王勾践病逝,其子鹿郢即位。鹿郢逝世后不寿即位,这两代君王在位共计二十年,总体延续了勾践的“尊王攘夷”“礼义诸侯”的国策,延续着渐渐衰微的霸主地位。

直到公元前446年,残暴的公子朱勾发动宫变弑父夺位,越国的对外政策方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扭转。虽说是个暴君,但是朱勾颇有能力,他在位的三十七年间,是越王勾践之后越国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曾经这样评价:“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由此可见,彼时的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四国为最强之国。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越王朱勾示意图

然而,朱勾弑父夺位的不道之举,犹如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给此后的越国埋下了无尽的隐患。在此后的百余年间,越国不断上演着兵变、政变和弑君的惨剧。贵族间的互相攻伐残杀,直接导致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国力迅速衰败,越王勾践一世英明所开创的中原霸业最终走向了末路。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弑君夺位

可以说,越王勾践之后,至朱勾弑君夺位开始,越国的霸业已经开始步入快速衰亡的通道。在战国初期绽放过夺目光芒的越国霸业,在此后的几十年内,被其后世子孙败个干干净净。

越国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

本文铺陈至此,让我们把目光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上,越国在勾践的统治下成为春秋最后一霸,国力盛极一时,本来具有在战国风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却为何没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呢?其核心的根本原因在哪?

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将越国迅速衰亡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弑君夺位上演“帽子戏法”,持续内乱。

如前文所述,朱勾弑父夺位的不道之举,犹如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给此后的越国埋下了无尽的隐患。实际上,在朱勾之后,越国还先后发生了两次弑君夺位的内乱,堪称弑君夺位“帽子戏法”,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诸咎之乱”。在此期间,越国发生的政变至少不下五次,导致三位越王(越王不寿、越王翳和越王无余)被杀一位(越王错枝)被废黜,发动政变的太子诸咎亦被反杀,还有无数王子被谋害,社会混乱不堪。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诸咎之乱

这样的状况,直接造成了至少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政局多变,民生凋敝,矛盾丛生,国力严重衰退。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国内势力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和打击对手,哪还有心思去发展经济、安抚民生呢,就连王子因见多了各种宫廷政变和血流成河的惨剧后,都不愿意登位为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公子错枝了,他为了躲避大臣推举,就跑到了一个山洞中躲起来,最后被大臣们用烟熏出来被迫登上君位,令人捧腹又哀叹不已。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公子错枝被逼登位

二是,国都南迁,对中原的力量辐射大大降低,霸权根基动摇。随着越国内乱的持续,国力大减,周边的齐国和楚国对其压迫渐盛,且国内南边的原吴国老贵族也伺机而动。在这样内忧外困之际,越王翳只好将国都从琅琊南迁回姑苏城以稳定国内局势。但此举,让北边的越民也跟随着大举南迁逃离,致使越国对中原的辐射力量大为降低,其霸权根基严重动摇。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国都从琅琊南迁姑苏

三是,社会动荡,中原人才纷纷逃离。原本随着越国的强盛,中原列国的有识之才逐渐开始承认越国为中原强国,并来越国施展才华并谋求功业。然而,当越国将国都南迁且国力日衰之时,又纷纷选择逃离而去,更加速了越国的衰败。

其二,功臣或离或死,后备人才凋零。

曾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完成低谷逆袭的两人,范蠡文种,一个悄然隐退离去,一个因不听范蠡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终而被赐死。越王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举让多少有才之人心寒。此后虽有列国才子前来越地,但大才不多,加之先秦时期的吴越之地本是偏蛮之地,文明之开化繁荣远不及中原地带,经国济世之大才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如前文所说的,随着越国内部动乱,人才纷纷逃离,更是造成越国国内人才凋零的局面。当越国没有人才来帮助它时候,它就失去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范蠡与文种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一个百里溪,秦孝公广发招贤令终而求得卫鞅,曹操绑架徐庶之母以要挟徐庶前往效力,刘备三顾茅庐只求一见诸葛孔明历史的发展,无数次的证明了,人才之于国家强盛的极端重要性。然而,越国在勾践之后所面临的人才窘境,实际上极大的加速了越国的沉沦。

第三,中原列国纷纷变法图强,国力此消彼长。

我们都知道,经过几百年的春秋争霸之后,中原诸侯国是越打越穷。所谓“穷则思变”,随着晋国在三家分晋之后,身处中原腹地的魏国率先完成了“李悝变法”一跃成为中原强国,紧随其后的秦国历二十年完成深彻的“商鞅变法”之后也崛起为超级强国;与此同时,赵国在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带领下也完成了“胡服骑射”变革,就连楚国“吴起变法”后也呈现出国力的复兴。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魏国率先实施李悝变法

而此时的越国,却在持续内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两相对比之下,越国与中原列国之间的国力便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格局,越国不仅没有抓住有利的时机更进一步,反而是在内外交困之下节节收缩败退,最终导致在韩、赵、魏、齐、秦、燕、楚等七国渐渐并列战国七雄之际,越国却在东南一隅逐渐滑向衰败的深渊,连个泡泡都没有冒过。这一点,让身为越人后裔的笔者,颇为气恼和感慨。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战国后期地图

综上,导致越国在战国时期逐渐衰败的三个方面原因,论其本质核心,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持续的政权动乱。

九州君评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战国纷乱

越王勾践在位三十余载,在承受极尽屈辱之后低谷逆袭,一举吞灭吴国走向辉煌鼎盛,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次霸业。处在春秋和战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交汇节点的最后霸主,在那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已经雄霸天下,无奈勾践子孙不仅未能继往开来、更进一步,更是令人遗憾的发生了三次弑君夺位的内乱。所谓“越人三弑其君”,直接导致了国内长期陷入动乱、民不聊生、矛盾丛生,国力一落千丈,勾践所打下了霸权根基出现地动山摇,跻身战国强国的愿景早已消散在内乱的硝烟之中,成为了泡影。

公元前333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越王无彊,尽然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先攻齐后伐楚,最后被楚威王反戈一击、一举攻灭。此后,因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和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太史公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这样描述:“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至此,越国被楚国打的魂飞魄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越国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国家。

越国作为春秋最后一霸,何以在战国时快速沉沦

九州配图:越王勾践

参考资料

1.《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战国策》

3.《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4.《百越先贤志》

声明

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和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

Tags: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   勾践   阖闾   我在宫里做厨师   春秋时期   允常   夫差   范蠡   吴越   史记   孙武   文种   伍子胥   伯嚭   逆袭故事   战国风云   戏剧   会稽山   遇城   遇自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