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下一站别离演员表_全部演员介绍)

网络整理 2022-05-31 最新信息

妈咪读呀

继《少年派》之后,又一部聚焦高考的家庭剧火了。

2016年,黄磊、海清领衔主演的《小别离》以轻喜剧呈现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留学教育等话题,成为当年的“爆款剧”。

《小欢喜》是《小别离》的姊妹篇,光看演员表就感到满满的熟悉感。

海清仍旧饰演恨铁不成钢的妈妈童文洁,为学渣儿子方一凡操碎了心,而黄磊依旧饰演不得不左右调停的爸爸方圆。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

当然,高考不仅仅是方圆一家的大事件,还有许多家庭都在演绎着自家的忧愁与欢喜。

01

《小欢喜》中有一个学霸女孩叫乔英子,在林磊儿转学来之前,她一直都是年级第一。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同样优秀的父母。没错,英子的老妈宋倩(陶虹 饰)真的可以称得上一位精英妈妈。

英子要参加分班考试,妈妈已经出好了几套模拟题。

说到成绩分析,英子妈妈可是专业的。从孩子高二一个学期的成绩分布曲线图,就可以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精确到每一分。

有这样一位精英妈妈辅导,想不成为学霸都难。

但临近高三,为了更好地关心英子,英子妈妈做了一件事让网友疯狂吐槽。

她做了什么呢?原来,英子妈妈为了给英子营造一个更安静的学习环境,把英子房间的墙壁安上了隔音墙。

这还没什么,英子妈妈把英子房间和客厅挨着的墙打通了,还安上一层隔音玻璃。

窗帘装在外面,在不拉下窗帘的情况下,不管英子在房间做什么,在外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有人在弹幕上留言:这样的房间好恐怖,让人感觉就像被监视一样。

英子其实也有这样的感觉。在与妈妈的相处中,乖巧的英子总是小心翼翼的。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

英子本来和妈妈看电影,挑了两人都想看的电影。可英子随口的一句剧透,妈妈立马意识不对劲。

原来英子已经和同学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看在妈妈喜欢,想陪着妈妈再看一遍。

可在妈妈看来,这就是浪费时间。电影还没看完,妈妈就冲出了电影院。

同学和爸爸送给英子的生日礼物,英子怕妈妈发现,只能偷偷带回家,或者藏在同学家里。

妈妈不想让女儿分心,就连爸爸来看英子,也被妈妈看作一种打扰和入侵。

妈妈全方位的关心,让英子的秘密无处可藏,也让英子感到有些窒息了。

02

你永远想象不到,你的眼睛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有一期《少年说》里,一个孩子曾说过一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

“有时候客厅灯一熄,我回头一看,就能发现门洞外头,有一只眼睛在盯着我看。”

这不是出自于恐怖片中,而是因为孩子家有一个“天惊眼”。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

小时候他和妈妈一闹脾气,就会把门反锁,自己在卧室待着。后来有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卧室的门把手不见了。

他问妈妈锁去哪了,他妈妈回:“天气太热锁融化了。”

从此以后,他的卧室门上就留下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门眼。

他妈妈经常从这个门眼,盯着他,监督他,禁止他做除去学习以外的所有“小动作”。

有时候,他自己在房间里,冷不防地听到门外一声怒斥:“背挺直!不要发呆!”

孩子说:“我都不敢回头看,我怕看到那双眼睛。”

有多少父母的眼睛,就像长在了孩子身上一样。

曾经有位家长在知乎上提问:

我孩子在家总喜欢把自己关起来,也不知道干什么。我该怎么开导我的孩子?怎么改变他?

但是在回答区里,我并看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相反,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一位网友说:小时候,书包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回到家里,我一刻也不敢离开书包。

还有一位网友的回答很扎心:初三那年,我妈偷看了我的短信,她像抓住把柄似的,得意洋洋,有理有据,嘲笑我乃至痛骂我。

哪怕成年后的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那种被侵略、被偷窥的感受,就像在人们面前被扒光了衣服,我经常在深夜里一身冷汗地惊醒。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是你妈,看你日记怎么了?”

“小孩子家,要什么隐私?”

“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非要锁门?”

多少家长打着了解孩子的幌子,窥探孩子的隐私,从翻书包找日记看抽屉,到认认真真破解各种密码,调查他们的聊天信息。

当孩子的隐私成为一种罪名,父母的越界成为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

03

黄磊在谈论到教育女儿的方式时,曾这么说:

孩子的日记不上锁,就搁在桌上,我也不会去看,孩子的手机我也永远不看。

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隐私,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站在心理安全距离之外守护孩子

叔本华的哲学著作里,有一个比喻叫作“刺猬效应”,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寒冷的冬天里,有两只刺猬相互依靠着取暖。

一开始,它们拥抱得过紧,结果身上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后来,它们重新调整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些许距离,不仅能够取暖,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对方。

亲子关系中,“边界感”同样重要。那么,如何建立亲子关系里的“边界感”呢?

对父母而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从态度上表明自己的爱、信任和支持,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和自己做主的权利。

比如,进入孩子房间时,父母要事先敲门;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并且动用孩子的东西时要先得到孩子的允许;不随便翻看孩子的信件、电话或短信。

刘墉在儿子青春期时,特意给儿子的房间装了个门闩。

很多父母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刘墉却说:“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隐秘世界,他们捍卫着这个世界,才会总是提心吊胆,怕随时会有人进来。”

所以,与其“堵”,不如“疏”。

站在心理安全距离之外守护孩子,孩子才能交心地将成长的秘密与你分享。

《小欢喜》里的精英妈妈:眼睛长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最后怎样了

2.允许孩子有秘密

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说,孩子从2-3岁就开始有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开始明白“我”是“我”,而不只是父母的一部分。

他们也希望父母和亲近的人能接纳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有自己空间”的现实。

有自我意识后,孩子会不再只满足于在妈妈的怀里做个好宝宝,而是通过自己的各种反抗去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打造自己的心理空间。

很多家长抱怨,自从上了小学之后,孩子不愿意再把自己的作文给自己看了。

可是却没想过,我们把孩子的隐私当成荣耀,甚至当成了笑料。

“我家儿子在作文中写了我做饭好吃。”

“你不知道,我家闺女小时候像个男孩子一样,还跟人打架。”

父母不知道,孩子也要面子,这些隐私是孩子不愿让外人知晓的。

当孩子不愿意跟我们说,不愿意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你看到他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感受到了孩子的低气压,在喊他吃饭的时候声音就温柔一点,在了解事情之前,静静地陪伴孩子。

我们可以给孩子指明方向,但是最终往哪走,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

一位长者曾经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缘分,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我也想告诉喜欢“盯”着孩子的父母,不要再以“为你好”的借口偷窥孩子的隐私,走进孩子世界之前,别忘了“敲敲门”。

Tags:妈妈   亲子关系   英子   少年派   边界感   小别离   小欢喜   英子妈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