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俞大猷简介)

网络整理 2022-05-29 最新信息


俞大猷是明代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他一生为国报效尽忠,值得后人敬仰。而在抗倭作战中,俞大猷屡屡能胜,则显示他心思缜密,特别细致的特点。

公元542年,北方蒙古军大举进攻山西。朝廷缺少将才,为了尽快把蒙古军消灭,皇帝下诏遍选天下勇士,充实后备力量,以备应对大敌。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

俞大猷画像

俞大猷刚中武举人,苦于没有被发现的渠道。他决定推荐自己。写了两封自荐信。一封写给了兵部尚书毛伯温,一封写给了宣大总督翟鹏。这两位一个是中央大员,一个是地方大员,都是位高权重的人。

二人看到俞大猷的自荐信后,都感觉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翟鹏率先召见俞大猷,与他一起讨论军事,每每彻夜长谈,对他的军事观点十分钦佩。

一天,翟鹏再次被俞大猷的观点所折服,对他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说完,离开座位竟然给俞大猷施了一个礼。这个礼,让翟鹏的门客和家人都感到十分诧异。大家认为,俞大猷肯定会被重用了。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

毛伯温也很快召见了俞大猷,对他的军事观点以及抗倭策略非常看好,也是与他彻夜长谈,毛伯温甚至登门拜访他。人们认为,毛伯温也看上了俞大猷,这一回他肯定有建功的舞台了。

这一天,朋友和俞大猷开了一个玩笑,对他说:“一位是朝廷大员,一位是地方诸侯,同时要重用你,你看看到底跟着谁呢?”谁知,俞大猷笑着对来人说:“翟大人根本不会用我,毛大人是真惜人才。”

朋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俞大猷直接补充说:“翟大人家里的宾客太多了,用都用不过来。他找我彻夜长谈,无非是让我全盘托出我的思想,最后为他所用罢了。”

朋友立即问俞大猷,说:“那你是怎么看出毛大人在真心考验你呢?”

俞大猷回应说:“翟大人每次与我长谈,都定好了主题,肯定是他与门客商量好的,套我的思路而已。而毛大人找我谈,都是随机的,考验我的应变能力。”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

后来,真的应了俞大猷所讲,翟鹏自始至终都没有推荐使用他。而毛伯温向皇上举荐他为汀州、漳州守备。正是这个位置,给了俞大猷展示的平台,从此步入了抗倭人生的大道。

1552年,明世宗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开始抗倭斗争。可几次作战下来,俞大猷感觉朝廷抗倭战略与实际存在明显差距。

朝廷的策略是在陆上消灭倭寇,可每一次倭寇上岸后,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并不是很吃亏,反而倒是明军死伤惨重。他认为,应该在海上与倭寇作战。

这一天,俞大猷将一纸奏折送到了明世宗那里。明世宗看了以后大发雷霆,责问俞大猷想干什么,朝廷建造海防用的工程款,他想挪用打造舰船,想把倭寇阻止在海上,这是何等荒谬呢?

明世宗认为,倭寇就是从海上来的,我们要与他们在海上决战,这明显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因此,他觉得在陆上消灭倭寇的战略绝对是对的。这样利于我军作战,而且补给方便,难道俞大猷是糊涂了吗?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

明世宗责问诏很快到了俞大猷这里。俞大猷并没有害怕,而且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

他在奏折中说:“臣查阅了与倭寇的21次作战,我方在陆上阵亡的官兵比在海上阵亡的官兵要多出一半,这明显是倭寇并不擅长海战,而更擅长陆战。而事实上,倭寇大多为武士出身,更善于陆上作战,而我军必须击其之短,马上建造船队。”

看到俞大猷有理有据的奏折,明世宗冷静下来。他突然感觉俞大猷说得有道理,于是批准俞大猷招募训练一支水师。

实践证明,俞大猷的策略是对的。水师经过严格训练,并打造投入使用巨舰以后,明军大船打小船,倭寇很快被打得七零八落。

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发现倭寇从海上来,但更擅长陆战

而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俞大猷细致的观察力。这或许就是他成为一代名将的主要原因吧。

Tags:俞大猷   戚继光   明世宗   交个朋友吧   蒙古   明朝   漳州   山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