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赵佶是哪个朝代的人)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与民同乐是孟子关于君民关系的重要思想,宋朝的皇帝践行得特别好。每逢元宵节他们都会登上城楼观灯,一是与民同乐,二则可以让臣民一睹龙颜。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节的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六,汴京城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群仙鹤在皇城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路上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对这一景象惊叹不已。

当时正值宋徽宗时代,他听闻此消息后亲临皇城,见证了这一奇观。仙鹤在中国文化中有祥瑞长寿之意,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灵性的仙禽,特别在道家文化中盛行,常常说“驾鹤西去”、“驾鹤升天”。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宋徽宗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他见此景象更是情不自已,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之征兆。他本身对书画情有独钟,在历史上也是堪与南唐后主李煜相媲美的书画皇帝。因此,他画笔一挥,便为后世留下了一张绝美的御笔画《瑞鹤图》(如上图)。

那么这幅《瑞鹤图》真如宋徽宗所想,它真的是象征大宋祥和安宁的天作之画吗?15年后答案揭晓,宋徽宗便被自己打脸了。不过,宋徽宗的这幅《瑞鹤图》却是真的千古之作,我们先从它的内容说起。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瑞鹤图》的构成画面

我们先看画面,这幅画由三部分组成,一半是花鸟画,一半是题跋和诗,中间有很明显的分界线。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艺术和体裁,主要以花卉、禽鸟、草虫、鱼虾、果蔬等为描绘对象。它的特点是,除了借物抒情外,往往还有明显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寓意。

《瑞鹤图》上半部分画了20只形态各异的仙鹤,其中有18只在空中优雅起舞,另有2只一左一右立于宫殿脊鸱吻之上,右边一只伸颈长鸣,左边一只则准备展翅高飞。群鹤之下是弥漫在云霭之中若隐若显的巍峨宫殿,落日余晖将白云染上一层金黄色,整幅画面显得仙气十足。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瑞鹤图 局部

宋徽宗画这幅画时,北宋的花鸟画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并出现了一批声名显赫的画家。宋徽宗生活在诗词书画全盛的时代,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由于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熏陶,他自幼便喜爱诗词书画。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在他最初学习诗词书画时,便有了与书画大家交流的机会,比如王诜、赵令穰等著名画家。

在他当了皇帝之后,更是为他的爱好插上了翅膀,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名迹开阔了他的眼界。与名家的交往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对艺术的审美,比如大书画家米芾就是他的常客。更为关键的是,宋徽宗赵佶对艺术极为笃信,周围一帮拍马屁的大臣,他们利用徽宗的爱好,四处搜罗奇珍异石、珍禽美兽,虽然民怨沸腾,但的确极大的提升了赵佶的技艺。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局部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曾让画院的画家们绘制一幅孔雀升墩的屏障,但是画家们反复画了很多次,也没有得到徽宗的认可。正当画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时,徽宗放话了,他说,孔雀升墩先举起的是左脚,而你们所画的全是先举右脚。由此可见,徽宗所画之物能达到形神兼备,既是他善于观察的结果,也是他在技艺上追求精益求精的见证。

那么宋徽宗的这幅《瑞鹤图》,与一般的画家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首先,作为帝王,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视角与众不同。一般人画鹤重在借仙鹤预示益寿延年或富运长久,而宋徽宗借用仙鹤的仙气虽也预示了长久之意,但画面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宫殿,这就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了,据说这正是汴梁的端门,也就是正门宣德门。群鹤集于此殿之上,一下子便点出了主题,这是国运昌盛的祥瑞之兆。因此,这是一幅既写实又写意的上乘之作。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其次,宋徽宗赶制这幅画有他的政治动因。此画作于公元1112年,宋徽宗刚好而立之年,是他在位的第十二个年头。在此期间大宋并不太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河东地震、京畿蝗灾、南方水灾等,而他本人奢侈腐化、重用小人,大搞道教迷信活动,大规模地修建道教宫观,用石累以万计,民间怨声载道。特别是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横扫汴梁上空,传说这是皇帝触怒上苍的景象,才引起上天的警告。

于是,徽宗慌忙又实施了一系列补救措施,比如拆除针对元祐党人的诬碑,解除党禁等。之后,徽宗一直期盼着京城上空能出现吉兆。六年后的正月十六,宋宫的正门端门上空果然出现了群鹤盘旋的奇观,徽宗认为“仙禽告瑞”这是预兆国运“千岁”的吉兆。

所以,他精心赶制了这幅《瑞鹤图》,以此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同时也给他的统治带来信心,然而最后证明,这只不过是宋徽宗和他的大臣们的自我幻想而已。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第三,这幅画的最大特点便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又不同于明清时代的题画诗,我们看到题跋与诗是额外占据了一半,在此之前没有人以这样的形式以诗配画。在传世画作中,将诗直接题于画上,从形式上将诗与画融于一体的始创者,便是宋徽宗。在《瑞鹤图》中,题跋、诗与画尽管有明显的分割线,但在形式上它们是融为一体的,后世将此看作这是徽宗赵佶在权力意志上的特殊体现。

总之,这幅《瑞鹤图》体现了宋徽宗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画、诗、书、印的完美结合。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瑞鹤图》跌宕的命运

在绘制《瑞鹤图》的第五个年,宋徽宗下令修建了一座皇家花园--艮岳[gèn yuè]。这座花园不仅成为他后半生魂牵梦萦的地方,而且也成为埋葬大宋的坟墓。

徽宗之所以修建这座花园,也是听信了道士的纳言。在他即位初期,子嗣不多,道士给出的解释便是,由于汴京地处平原,周边没有山水园林,故不能吸引神仙们驻足停留。说起来也是怪了,自打这座花园修了以后,徽宗后宫便不断传来好消息,使得他对这座花园越发依赖,后来这座花园几乎成了他的“囚禁”之所。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赵佶 《芙蓉锦鸡图》

他把自己的生活圈完全搬到了艮岳,包括数千名宫女、侍卫和后妃,并让朝臣到这里来开会议事。平日里除了例行公事之外,他为自己安排了诸多游乐活动,什么骑射、下棋、斗茶等,当然更不能忘的是作画。乐不思蜀的宋徽宗将艮岳完全视作他在精神上追求的“世外桃源”。

一位钟情于字画的国君,他的确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个帝国的审美情趣,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致命的。对外面的世界充耳不闻的后果,对国事的处理犹如闭门造车。

“幽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历代皇帝的心病,北宋的数代君王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政治理想”,就是夺回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宋徽宗也不例外。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御鹰图

由于对天下形势的不了解,宋徽宗贸然听信辽国破落贵族马值的谗言,做出了“联金抗辽”的错误战略,导致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宋徽宗时代,一个比辽国更可怕的敌人崛起了,这个族群便是女真人。契丹人对女真人有一个预言:“女真不可满万,满万必横行天下”。在当时北宋做出的“联金抗辽”,犹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国灭掉了辽国之后,北宋也就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公元1127年,金朝大举南下,短短数月便攻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掳走了当时已是太上皇的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以及后妃宗室,伎乐百官数千人。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也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同北宋灭亡的还有那座迷幻的皇家花园:艮岳。

宋徽宗画了一幅祥瑞之图,15年后却迎来“靖康之变”,太反转

宋徽宗 画像

被掳掠到金国的宋徽宗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在被囚禁九年后,即公元1135年,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书画皇帝在异国他乡含恨而终,享年54岁。在他逝世后的第十三年,他的尸骨才被运回南宋都城绍兴,安葬于永佑陵。

作为皇帝,宋徽宗的确不合格,但作为书画家,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大家。正如《圣经》上的一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或许这句话可以将徽宗的功过对半折算。

Tags:宋徽宗   花鸟画   北宋   艺术   我在宫里做厨师   李煜   文化   丹顶鹤   诗歌   道教   宋朝   元宵节   米芾   王诜   孔雀   收藏   孟子   祥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