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武悼天王冉闵大帝屠尽五胡)

网络整理 2022-04-07 最新信息

最近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其中有些争议很快就被厘清了,比如秦桧是不是大奸臣,肯定是!没有任何疑问。无论后世怎么洗白都洗白不了。但是还有一些人确实比较有争议,比如“武悼天王”冉闵。很多网友夸他为“民族英雄”。说他颁布了“杀胡令”,拯救北方汉族等等。那么今天就这个话题,“冉闵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谈谈我的看法。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冉闵 320年~352年

我们谈论某个了历史人物,一定要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去。冉闵所处的时期,正是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呢?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第3世纪末,当西晋内部爆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和内战时,朝廷不能有效地控制境内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借此起兵反抗中国的统治,引发了长达300年的战争。

在此时期,汉人被驱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为首都的5个政权,北方留给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超过20个以上的政权。佛教在此时期发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 几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为秦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因此,常被史学家称之为“乱世”。

这种毁灭性战争的结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利,加上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使得“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贫民起义层出不穷。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东晋十六国

这就是冉闵生活的年代。胡汉矛盾尖锐,战乱频繁。但这只是笼统的一个大环境,具体到某个人身上或许不是如此。就拿冉闵来说,他的生平跟其他汉族底层百姓还是很不同的。

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的父亲——冉良,是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看到了吗?冉闵是出身于王侯将相之家,父亲是后赵的大将军,身份显贵。后赵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就是说,冉闵一家最开始就是为少数民族政权服务的。而且是他们的急先锋,地位显赫。

说来也挺讽刺,身为汉人救星的冉闵出身是胡人石虎的养孙。

网上称冉闵为“民族英雄”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说他颁布了“杀胡令”。由于胡汉当时存在着剧烈的矛盾,因此一说到这个词,许多网友就热血沸腾。在那样一个背景下,冉闵的“民族英雄”的事实似乎无可辩驳。我们先不说对错,就先来谈谈“杀胡令”吧。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杀胡令

349年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以杀戮为常。诸子之一的石遵对石闵(此时仍是石虎义孙)许愿,得位后封其为储。但是真的登位后却没有履行这个承诺,遂引起石闵怨恨。加上石闵自恃功高,欲专朝政。这引起石遵的猜忌。石遵联系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鉴和其他亲信密谋杀石闵。石鉴却去向石闵告密。于是石闵反杀石遵,并在349年11月把石鉴扶上王位。此后两个月间,后赵官员中多次有人密谋杀石闵,石鉴也参与其事。最后一次也是规模相当大的一次,孙伏都带三千羯胡士兵挟持石鉴攻石闵。石闵追杀三千羯兵,邺城内“横尸相枕,流血成渠”。石闵判断胡人不肯为他所用,这才颁行杀胡令。这是349年12月的事。杀胡之后一个月(350年正月),石闵去石姓,改姓李,并改国号卫。对石鉴仍保留了皇帝位。石虎的其他子孙也并没有杀掉。直到一个月后,石鉴又密谋杀石闵。这次终被察觉。石闵(此时该叫李闵)才废杀石鉴,杀石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此时,再也没有可以拥立的傀儡了。李闵这才自称帝,改国号魏。又过了一个月,李闵才恢复自己祖父和父亲少年时的冉姓。 ——《知乎》

通过上面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两点:

第一,颁布杀胡令,完全是后赵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是由于冉闵的政治许诺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的一个行动。

第二,冉闵颁行杀胡令只是在权利斗争中自保的手段。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保留了石鉴的皇帝位,目的很可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后赵境内的其他诸王侯都不听他的调遣,于是石鉴对石闵就不再有用。这才被废杀。那么,杀胡令是否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汉人生存的作用呢?

历史上关于冉闵屠胡令,只有短短的几句:「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冉闵与李农带领三万骑兵到石渎讨伐张贺度。闰二月,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冉闵、李农驰马速归,废黜石鉴并杀了他,又杀害石虎孙三十八人,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

这是冉闵颁布杀胡令前后的经过。那么杀胡令到底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徙户是从四州迁移到冀并编户的汉人,“诸氐、羌、胡、蛮”则是胡人。就是说,“从青、雍、幽、荆州徙于冀州的汉人和居住于冀州的诸氐、羌、胡、蛮等等胡人总共数百余万”。考虑当时胡汉的人口比例,就可以知道这几百万人里还是汉人占了多半。于是,一幅乱世之中黎民百姓流落四方、相互攻伐,生还者十之二三的人口大灭杀的惨景赫然显现在千百年后我们的面前。“诸夏纷乱,无复农者。”这说明,杀胡令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汉人再没有能安心种地的了。可见所谓杀胡令,其实结果是不分民族的混乱的人口大灭杀。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战乱

从上面的史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从杀胡令颁布的历史背景还有它所产生的结果来看,此项法令都没有产生保护汉族人的作用。它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带有投机的成分。

所以关于杀胡令的争论到这里就可以基本停止了。我们评价一个人是不是英雄,最重要的就看一点:

那就是在道德层面上是不是至高无上,无可挑剔的。比如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的一生就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一生,根本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所以他被后世永远铭记;

冉闵初名石闵,乃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石虎待他就如同亲孙儿一般。

在个人品德上,在我自己看来。冉闵作为后赵皇帝的养孙,锦衣玉食,地位崇高。在皇储地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参与政治斗争,还灭了人家全族。这样的野心与行为,不能说是品德高尚。当然在政治斗争中是谈不上什么人品的,都是你死我活的。但是就事论事,在冉闵这里,我实在是看不到什么民族大义,更多的是投机。

一个可以说是公认的观点是,350年前后中原地区胡汉民族矛盾是非常尖锐的。但是,冉闵是不是真的基于这样的矛盾而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冉闵在350年初,恢复自己的汉姓,改国号。都表现出一定的民族大义。但同时,这样的政策是摇摆不定的,冉闵同时还对汉人乞活军表现出猜疑的态度,杀李农一事尤其表现出这一点。

这说明,对于冉闵来说,杀胡或者抚胡,对于冉闵来说都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扩充势力。民族大义在冉闵那里并不是被始终坚持的纲领。相比之下,祖逖的北伐,是主动地有意识地以民族大义为旗帜的。河西张骏,也是这样的典型。冉闵在胡汉之间的摇摆,说明他并不像现在网上许多文章所说的那样,是坚定的坚持民族大义。

《知乎》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古地图

说到这里,我们对于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或许还不是能那么确切地给出答案。我们还需要横向比较一下,看看跟他同时代的名人都在干些什么。为什么跟他同时代的名人都上了教科书,当做后世学习的榜样,而冉闵却没有。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号镇西将军。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闻鸡起舞原型人物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徐州刺史。淝水之战中,出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武悼天王”冉闵,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淝水之战

刘裕,北伐尽复黄河南岸地方,一度收复关中。是历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次,“气吞万里如虎”。

保卫东晋正统汉族文化血脉的“淝水之战”在教科书中也是一书再书,但是反观冉闵参与的那些战役,反正小编是从来没见到过。这也客观证明了,历史对冉闵这个人物,确实是不怎么待见。不然为何他同时代的那些人物都被铭记且颂扬了,唯独他没有。原因只有一个,他更多的算是一个枭雄,而且没有更多正面宣传的价值。

冉闵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更不是什么拯救北方汉族人民、延续汉族文化火种的什么武悼大帝。但是是不是说他一点作用也没有呢?我认为也不是的。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

冉闵的“杀胡令”,客观上也激起了汉族人的抵抗之心,也让北方大地上的胡人政权不得不有所收敛。“武悼天王”的称号就是证明,毕竟这么霸气的谥号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是嘛!

Tags:冉闵   西晋   石虎   我在宫里做厨师   石遵   石勒   汉朝   北魏   秦桧   五胡十六国   羯胡   内黄   河南   匈奴   政治   儒家   陆沉   佛教   美好   一直在身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