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据史料记载,明王朝开国之初,共有六位开国功臣被册封为公爵,这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已殁)、李文忠、冯胜、邓愈。六人中,只有李善长没立过战功,排名却在第一。可见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心目中,李善长是他的萧何,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开国头号功臣。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年俸四千石,还意外得到了朱元璋亲赐的“丹书铁券”一枚。

“丹书铁券”又称“免死金牌”或“金书铁券”,是帝王赐予功臣勋戚的一种莫大奖赏,抑或是一种荣誉或特权——可犯九罪而不死。

“丹书铁券”的内容主要是明确刻记了赐券年、月、日、赐券对象的姓名、以及荣誉获得者所建功勋与所拥特权。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史载,为了防止有人造假,“丹书铁券”铸好后往往还要被分割成两半——一半由宫廷保管,另一半由受赐者保管。当需要验证时,将两片“丹书” 对接,如果严丝合缝,互相吻合,就是真品;否则为赝品。

那么,传说中的“免死铁券”真的能够“犯九罪而不死”吗?我们不妨从鉄券的拥有者、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第一丞相李善长的真实人生遭际中,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颁给李善长的这片“丹书鉄券”中,朱元璋不吝赞美之词,夸李所立的卓著功勋甚至超过了被刘邦誉为“建汉第一功”的萧何。

在这块“丹书”中明确规定:“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勋” ......意思是你可以有两次免死的机会,你儿子可以免死一次,以报答你建立的功勋。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李善长拥有的这面鉄券,和赵匡胤颁给柴宗训的那面很类似 ,但从免死的次数上比较,柴宗训可“犯九罪而不死” ,李仅两次,所以他的鉄券“含金量”明显逊色一筹。

根据《明史·太祖实录》以及《李善长传》的记载看,仔细阅读朱皇帝赐给李善长的“丹书铁券”,发现李氏父子可“免死三次”也是有附带条件的。这个“免死”的条件是:“若谋反,则不得免死”。有了这个处心积虑的大前提,李善长的“免死铁券”就被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早在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已感觉到山雨欲来,于是以年迈多病为由辞去了左丞相的高位,退休回籍。尽管在家养老,李善长仍对朝中之事念念不忘。他还数次利用其老资格插手朝廷人事任免。比如洪武七年, 其兄弟李存义被攫升为太仆寺丞;洪武九年,他的儿子李褀娶了朱元璋之女临安公主,成了权势煊赫的驸马都尉。而这一切,都被人认为是他在背后“活动”的结果,也都成为李善长的政敌日后攻讦他的口实。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被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处决。不少大臣乘机举报、弹劾,将李善长罗织进“胡党”之列。朱元璋看在李为其所立的汗马功劳以及与其多年交情上,特地网开一面,仅罚俸一千四百石,以示惩戒。李善长的“丹书铁券”第一次起了作用。

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已经死了十年,事情突然有了戏剧性的转折。这年,胡惟庸案早已尘埃落定,不知有多少人被株连进去而家破人亡,按理说已没有必要翻旧账。但他的罪名突然由“擅权植党” 升格为“通倭通虏”。“通倭通虏”意为暗中勾结日本和蒙元残余势力。于是,李善长从疑似“胡党”分子,升级为胡惟庸“谋反”的幕后主使。这一次,“免死铁券”不灵了。前面已经提到过,朱元璋赐给他的“丹书鉄券”中明文规定,谋反不在免死的范围内。胡惟庸“通倭通虏”已形同谋反,而李善长又被认定是胡惟庸阴欲谋反的幕后推手,哪有免死之理?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果然,经六部六卿的严厉审讯,李善长一家很快便遭遇塌天灭门之祸。已经77岁的李善长,连同李氏一族(包括妻女弟侄)七十余人,被统统处死 。其子李褀因为是驸马,元璋的女婿,才得以保全 ,这一脉才不致灭绝。

从李善长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传说中的“免死金牌”并非是万能的“护身符”,也并非一定可以免死。所谓的“丹书铁券”不过是帝王颁发给功臣的一张荣誉证书而已;如果大臣真的以为自己有了一件连利剑都穿不透的护身铠甲,那么身上难免会被刺的千疮百孔,位高权重还是身死族灭,还不是皇帝一句话......在皇帝的眼里,“丹书铁券”有时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有时就是一块破铜烂铁,并非任何时候都能被允许功臣当“护身铠甲” 使用的。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他是大明开国宰相,还有“免死铁券”护身,为何仍难逃一死?

【插图源自网络】

本文作者:铁马冰河wu(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5018540106060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李善长   胡惟庸   朱元璋   周恭帝   萧何   常遇春   明朝   刘邦   日本   明史   李为   徐达   赵匡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