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白话文浅谈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内涵(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网络整理 2022-05-25 最新信息



白话文浅谈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内涵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在这其中“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里最精髓的部分。什么是中庸之道?或许当今很多的国人已经不清楚中庸之道的真谛,往往以为中庸是平庸无为、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等等。事实上“它”的内涵并非如此。


“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章。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解释成白话文是说:上天赋予了人善良的本性,按照自己善良本性去行事就是遵从了大道,而不断按大道纠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就被儒家称为教,这里也就是修炼心性的意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所应遵循的所要信守的大道和原则,一刻也不能离开。如果是可以离开,可以放弃的话,也就不是真正的正法大道了。所以身为君子,纵然看不见、听不见道的真谛,也要坚信正道的存在,小心克制自己,小心把握住自己。哪怕是在无人看到和无人注意的时候,仍然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不可有丝毫不符合道的行为,即使是独自一人。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不应表达出来,在心中时要保持中正,称之为中;若要表达就要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中,而和乃一切事物要遵从的大道。天地的稳定长存,万物的生长繁衍都是靠“中和”才得以顺应天命,居于道。


白话文浅谈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内涵


《致中和》包括“中”与“和”两部分。


“中”主要是指儒家的内在要求——“中立不倚”、“不喜不怒不悲不喜”。“自人类之初,自然本善。” 要想回归到人类最初的善念,就不能带着一丝后天的偏见、偏见和情绪来看待问题,心要清净,不执着于执着。

可见,传统文化谈到的中庸是天知、地知、自己良心知的心性修炼。而不是现在人所谓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各有各的中庸之道,君子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修炼心性,为了顺应“天命”而“取中”; 小人刚好相反,嘴上说中庸,心里并没有强烈的天命、天良的概念,不受心法的束缚,而是无所忌惮,所谓的“中庸”只是为了符合小人的个人利益和被灌输的观念。


“和”主要是指对儒家行为的要求——“和而不流”、“发而皆中节”。孔子认为君子在世俗中和与他人交往中,既不能行为异常,也不能同流合污,不能凡事都走极端。君子不做“素隐行怪”的事,在人群中要不露声色,谁也不知道君子内心修炼到什么境界,君子自己却要内心“遵道而行”,一生无悔,不因看不到效果而“半途而废”, 孔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儒家经典中所推崇“和”的含义是“择善而从”,使天下处于矛盾纠纷的事物达到和谐不争。孔子曾称赞舜帝、颜回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到了中庸,他所推崇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真实含义是“藏恶扬善”, 看到别人的恶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引为己鉴,使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去纵容,而是劝别人弃恶行善;这样邪恶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就会销声匿迹。看到别人的善行,不要嫉妒,而要钦佩和学习,使自己也同样做好;不去抹杀和掩盖,而是到处宣传和传播善行,使善行发扬光大;这里有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分清善恶是非,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说“和”与“取中”。因此藏恶扬善是中庸的前提。


孔子一再强调人要学会分辨善恶,善恶之境不同,应对之道也不同。孔子认为南方君子宽容忍让、以德报怨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北方强者英勇无畏、至死不渝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那该学习哪一种?孔子认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当国家顺应天道运行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积极配合的谦谦君子,这样才能越变越好;当国无道时,就要做一个坚持真理、至死不渝的正义斗士,这样才能抑制邪恶。


上述中庸之道,体现在人类精神的不断升华上。一般人理解的中庸,含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似乎被看作没什么人生志向野心的中庸,这往往是强调了人对名利的追求。其实,人们追求正法之道的愿望应该是无止境的,这是中庸的一面,而人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又应该顺其自然,这是中庸的另一面。而假中庸的人,在处世原则上不分善恶,没有求真向善的志向;在物质利益上却你争我夺,互相欺骗,谈中庸的基点也是从维护利益出发。从而曲解和变异了“中庸之道”的内涵。


白话文浅谈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内涵


在当下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感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初衷,多去了解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并且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永远离不开文化的繁荣!

Tags:文化   孔子   儒家   礼记   颜回   舜帝   知识改变生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