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简述一个有关西门豹的故事)

网络整理 2022-05-24 最新信息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魏国人。西门豹曾为邺(今临漳县)令。西门豹因治邺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历史上贤大夫中的典范之一,关于西门豹治邺的历史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雕像

一、破除邪风陋俗,改变民风。魏文侯(?——前396年)在位其间,为弥补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过于偏西造成的管理不便,打造魏国经营东方的理想中心,于公元前439年,从周王手中讨得邺地后,立即开始在邺营建陪都,邺地都城历史从此载入史册。这是邺地第一次作为都城的肇始。魏文侯十四年(前422年),西门豹被委任为邺令。

他来到邺郡后,一不访拜地方三老、廷掾、里长、豪户,二不吃请受贿,三不祷告汇伯尊神,而是乔装改扮,暗查私访。经过了解,深知邺郡大害有五:

一、漳河十年九淹,黎民倍受漂溺之苦。

二、奸商垄断盐粮,低买高卖、盘剥乡民。

三、巫觋利用神权愚弄百姓,最甚乃为河伯娶妇,不知枉死多少民女,枉搜多少财帛,枉受多少叩首哀告。

四、地方里长、豪绅、三老、廷掾横征暴敛敲榨掠索黎民,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五、宫廷争权谋位,不顾百姓痛痒,就是选派一县令,着眼也非在百姓身上。

这五大要害,致使邺郡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万籍俱寂。再有韩、赵两国的骚扰,黎民百姓不堪忍受,于是,铤而走险时有发生。

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这里虽负盛名,但却城乡萧条,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百姓贫困,心中甚感疑惑,经了解,其原因是每年为“河伯娶妇”造成的。原来流经邺地的漳河,水势狂暴,常常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害。而邺地的“三老”(当地掌管教化的人物)、“廷椽”(地方的小官吏)等地方官吏,非但不治理河患,反而与巫祝(巫婆)勾结,把漳河泛滥说成是河伯显灵,谎称只要每年挑选美女,送给河伯做妻,便可避免水患。于是,他们便以为“河伯娶妇”的名言横征暴敛。每年搜刮民财数百万,只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其余私分。到了为“河伯娶妇”的日子,巫祝们便把选中的美女妆扮一番,然后强行抛入汹涌的河中,惨不忍睹。多年来,邺地的百姓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迫下,贫困交加,纷纷逃亡外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除巫治邺

西门豹知道了百姓贫穷的原因,便决心铲除这一恶俗,改变邺地的贫穷面貌。西门豹亲自参加了一年一度为“河伯娶妇”的仪式。仪式一开始,他便当着百姓的面,大声地对“三老”、“巫婆”说所选的姑娘不漂亮,劳驾老巫婆到河伯那里走一趟,告诉河伯等找到更美的姑娘,过两天再送去,说罢命人将老巫婆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老巫婆这么久还不回来,让巫婆的徒弟再去催一下。于是,又把三个徒弟扔进河里。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老巫婆和她的徒弟都是女的,不会办事,让“三老”亲自下河跑一趟。于是,又把“三老”扔进河中。等了很久,西门豹说,他们都不会办事,只好请“廷掾”与“豪长”下河催问。这帮贪官个个惊恐万状,纷纷跪倒叩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提为“河伯娶妇”的事了,邺地再也无人敢谈“河伯娶妇”的事了。此即流传久远的“河伯娶妇”故事的由来。此故事最早记载在《史记》里面,并由此派生出许多成语典故,如“河伯娶妇”、“河伯为患”、“ 西门豹治邺”等,均出于此。西门豹破除了河伯娶妇之惯例,扫除了当地的封建迷信,使邺地民风得到了改变。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除巫治邺


西门豹为使百姓早脱苦难,便大胆改革。首先废止河伯娶妇,投巫毙命,破除神权,解放思想其次责罚奸商,稳定物价进而严训乡绅为百姓平冤昭雪;在民心安定之后,引导百姓在漳河之侧筑十二条渠,引漳灌田。这样一来,邺郡振兴待望。

可是,西门豹却得罪了地方的三老、廷掾、里长、豪绅,还有巫觋以及奸商。他们视西门豹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相互串通勾结在一起,联名修下简册上告到宫庭魏文侯那里。

魏文侯信其谗奏。待一年头上,西门豹进都城秉报邺郡事宜,不料魏文侯怒收其印,欲罢西门豹之职。

西门豹悲愤至极说:“以往臣不知所以治邺,今日大王开导我方明白,求大王赐臣再治一年,如还不能使大王满意,愿开项摘颅,死而无怨。”

就这样,西门豹立下军令大状,又讨回大印,复去治邺。谁知,西门豹回到邺郡加倍地干了起来。

这年,风调雨顺,加之十二渠引漳浇灌,百姓五谷丰登,喜气洋洋皆呼西门豹为父母官。

二、营建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生产。为根治漳河水患,魏文侯二十五年(前421年)西门豹组织民众开凿了漳水十二渠,引漳水防洪,灌溉邺田,百姓得到实惠,使邺地很快成了人口繁多、庄稼丰收、美丽富饶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在西门豹之后,魏襄王时期(前318——前296年),邺令史起又引漳水溉田,以富魏之河内,继续治理漳河。郦道元《水经注》曰:“昔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也,引漳以溉,邺民赖其用。其后至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又堰漳水以溉邺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故《魏都赋》曰:“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后,嶝流十二,同源异口也。”西门豹、史起二人对邺城本身有无营建,史籍无载,但上所引述他们在此引导民众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和灌溉事业,确实大大改善了邺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地力和产量。据《论衡》记载,当时邺地粮食亩产大为提高,达到了“亩产一钟”(一钟等于六石四斗)的好收成,比其他地区高出四倍多,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邺地逐渐富了起来。这些水利工程,从魏文侯时起至西汉的一千多年间一直在发挥作用。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西门豹除巫治邺,开凿水渠,造福民生


西门豹开凿的水渠,不但当时民赖其利,千百年后,也还继续在发生深远的影响。据《临漳县志》记载,当年西门豹开凿的十二条大渠中,有一条名为“百阳渠”的,后几经修复,沿袭后世,通过临漳境内,后在渠内植荷花数里。每当夏秋荷叶盘盘,层层叠叠,碧绿清翠,一望数里,大朵的荷花白的皎洁,粉的鲜艳,红蕾点朱,从层层绿叶中突冒出来,直挺傲立,清风一吹,叶摇花晃,香气沁人心脾,“百阳荷风”被视为佳境,为古代临漳八景之一。总之,由于西门豹的治理,为以后邺城城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寓兵于农,捍卫边陲重地。经过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妇之害,引水渠溉田等一系列措施,邺地殷实富足,但西门豹并没有陶醉于百姓的赞美声中,为巩固邺都作为魏国东方陪都和边陲重地的地位,西门豹还采取了“蓄积于民”的措施,以至使邺出现了虽五谷丰登,但却“廪无积粮、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会计”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使得有些人不解,有些人怀疑,还有的人进行恶意攻击。更有甚者,竟到魏文侯那里状告西门豹。农闲之余,西门豹正组织边民操演兵技,据传,突然有一天,魏文侯驾到。魏文侯先是摘了西门豹的官印,然后问罪道:“有人告你西门豹将邺郡三库洗劫一空,本侯暗自观察,果然如此。你该当何罪,自已招认!”西门豹随命人击鼓鸣号。三阵鼓号之后,只见军民们身背、肩挑、畜驮、车载军粮,壮男烈女,各持兵刃,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齐刷刷列队等待西门豹下令。魏文侯见状惊奇地问:“豹爱卿,这是何故?”西门豹急忙解释说:“大王勿惊,粮藏于民,寓兵于农,方能救急拯危。”接着又说:“大王出都,事泄韩、赵,刚有前沿秉告,韩、赵重兵进犯。”魏文侯闻听,惊出一身冷汗。这时一卒飞马而来,只见他翻身下马秉道:“韩、赵两国犯兵接近!”只听西门豹高呼:“誓死保卫边陲!保卫大王!”将士们同心协力,一鼓作气,将韩、赵入侵兵将赶拒国门之外。魏文侯目睹此景,不禁叹道:“西门豹,我的好臣子啊!我有如此臣民,何愁基业不固,敌国不平啊!”说着又将摘夺的大印赐于西门豹。

西门豹三交官印的故事


由于西门豹的精心治理,邺城很快成了魏国最富庶的地区,魏文侯为了便于经营东方,也更加重视营建邺都,从而使邺都成了魏国东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军事重地。西门豹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作为一个勤政为民的贤士良臣,其业绩与英明彪炳史册,为世人所敬仰。至今,在邺地广为流传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及现在邺地的西门豹大夫祠与碑刻便寄托着邺地人民对西门豹的恩德与怀念。早在明代,邺地就流传道怀念西门豹的诗句:“鲸背桥南看春云,杨柳垂垂千万村,古渠再穿膏泽匀,家家赛杜孰鸡肋。持酒登堂酬西门,邺城千载甘棠芬。扫除东阁待嘉宾,敲棋握槊赏鸿文。赞皇万轴不足云,野老瞻像拜仁君。”诗言志,这是邺地人民向西门豹献上的悼祭之情。

民间传说,西门豹为魏文侯忠心治邺期间,因措施触动当地一些豪强势力,遭到诬陷,曾两次遭罢官,后虽经西门豹据理力争,皆都转危为安,但不免也令西门豹心灰意冷,心想:我提心吊胆治邺,岂能善终,万一不慎,难免不幸,看来不如弃官善罢为好,这样倒免得小人诬陷,大王操心。于是,西门豹一改前撤,忠责俱丧,宽以乡绅,严于百姓。乡绅们见了转忧为喜,联名上奏官廷为西门豹讨起封来。

其年头上,西门豹进都城呈秉事宜,不料魏文侯拜迎。然而,西门豹却说:“往年臣为大王忠心治邺,而大王夺其印罢其官今臣未为大王忠心治邺,而大王出迎拜臣,臣不能治矣!”遂纳印而去。魏文侯后悔莫及,再三挽留,无济于事。后来,西门豹因丧失斗志,被他人杀害,留下血的教训。

来源:《邺城历史人物与故事》(作者:李亚 朱金海)

Tags:西门豹   魏文侯   河伯   史记   漳河   水经注   战国时期   郦道元   美好   一直在身边   美女   临漳   夏县   山西   我在宫里做厨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