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网络整理 2022-05-20 最新信息

【引子】

穿越古代中国

从历史深处出发

沿着时间的脉络

去看中华5000多年的辉煌文明


第二期

让我们去发现旧石器时代“原始信仰与原始艺术的萌芽”

智人

智人意为“智慧的人”,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约20 多万年前至5 万年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其身体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石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约5 万年前至1万年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身体特征已接近现代人,石器加工技术更加进步,已学会人工取火。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金牛山人头骨(复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28 万年

颅长20.6 厘米,颅宽14 厘米,颅高14 厘米

原物1984 年辽宁营口大石桥金牛山出土

金牛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人类化石,包括1个头骨、6 块脊椎骨、2 根肋骨、1 根尺骨、1 块髋骨、1 块膝盖骨、9 块手骨和26 块脚骨。这些化石全部属于一位30 多岁的中年男子个体。

金牛山人颅骨低矮,颅骨的最宽处高于北京人,脑量约为1390 毫升,比北京人的脑量大。额部明显向后倾斜,眉骨发育,有明显的眉脊上沟,眶后缩窄较明显。从整个形态上来说,金牛山人颅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既保留有直立人的原始性状,又有智人的进步特征,与北京人有明显的区别,而与较晚的和县人更为接近。因此,有学者认为金牛山人属于直立人;也有学者认为金牛山人为早期智人。到目前为止,较多的学者主张把金牛山人归入早期智人的范畴。

石器技术的改进

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制作技术有所提高,石器形态更加规整,精品不断增加。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开始出现一种用特殊的技术工艺制作的细石器。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大三棱尖状石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7 万年

长15 厘米,宽4 厘米

长18 厘米,宽7.5 厘米

1954 年山西襄汾丁村出土

大三棱尖状器比较粗大,是用巨大的角页岩厚石片制成,横断面呈三角形。由于其形状和制作技术都非常独特,被学者们视为丁村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器物,可能是用以挖掘根茎类植物的工具。这两件器物出自丁村遗址,是典型的大三棱尖状器。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城南约5 公里处的汾河东岸,曾于1954 年和1976 年两度被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人类头顶骨及牙齿化石。石制品共有2000 多件,包括砍砸器、大尖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石球、小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其原料以角页岩为主,占总数的95% 以上,其次是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和砂岩等。石料来源于遗址附近的河滩或冲沟的砾石。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石球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12 万年

长7.5 厘米,宽7.5 厘米

长9.5 厘米,宽9.5 厘米

1976 年-1977 年山西阳高许家窑出土

考古工作者在许家窑遗址发现了大量马的化石材料,仅上下颊齿就有4300 多枚,大约代表了300 匹野马的个体。同时在这个遗址还发现了1000 余件的石球。这些石球根据重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型的重1501—2500 克,中型的为501—1500 克,小型的只有50—500 克。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石球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些遗址,如北京人遗址等。这一阶段的石球还不太成熟,加工十分粗糙,一件石球往往有一小半保留了砾石面,因此这些石球通常被学者称为“球形石”,它们是后来石球的雏形,可能主要用于砸击坚果。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石球大量出现,制作也比较规整、精致,在形态上由大变小,在功能上可能更主要是用于狩猎。许家窑遗址大量石球和野马化石的集中发现,使考古学家们坚信许家窑人是用石球捕获野马的。

弓箭、鱼镖的发明与骨、角器的使用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复合工具、磨制和穿孔技术。标枪、弓箭和鱼镖等复合生产工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狩猎和捕鱼的效率。用骨、角制作的骨锥、骨针和骨铲等生活用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骨针(复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2 万年

长8.2 厘米,孔径0.31-0.32 厘米

原物1933 年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出土

这枚骨针的针身稍稍弯曲,针孔部分有残缺。骨针作为一种古老的缝纫工具,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除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外,1983 年在我国辽宁海城的小孤山遗址又发现了3枚保存完好的骨针,这3 枚骨针的针孔圆滑,针身较直,通体保留了纵向的刮削痕迹。这些骨针集割、刮、磨和钻孔等技术一身,较好地反映出

这一时期骨角器制作的水平。

有了骨针,人们可以用兽筋作线,穿针引线,把几块兽皮连缀起来,制作成皮衣,皮衣成为人们御寒的最好装备。披上皮衣,人们便增强了战胜寒冷天气的能力,可向着北方较寒冷的地带追赶猎物,并获取成功。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鹿角铲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1 万4 千年

长8 厘米,宽3.5 厘米

1975 年贵州兴义猫猫洞出土

这件骨角铲是用截断的鹿角制成的,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 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如今铲面仍可见清晰的磨制痕迹,这是当时人们熟练掌握磨制技术的一个物证。

动物的骨头、石头和木头都曾是远古人类用来制作工具的原料。骨头具有一定的韧度和锐度,适于制作锥、针、鱼镖等细小的工具,这是石器所无法代替的。现有资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就已经利用和加工骨头,到旧石器时代中期,骨、角制品的制作已初具规模,器型规范,加工精细。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骨、角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表现在锯割、刮制、磨制和钻孔等新的骨、角加工技术已出现。一些特殊用途的骨、角器,诸如骨鱼镖、骨锥、骨标枪、骨铲、骨针、骨矛等标志着骨、角器加工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现有资料,中国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都有骨、角制品出土,但用打制方法制成的骨、角器远远多于用磨制和刮制法制成的骨、角器,即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精美的磨制、刮制骨、角器出现以后,打制骨、角制品仍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这种现象似乎暗示,磨制和刮制技术并非起源于本地,有可能是从其他地区传播进来的,一时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

原始信仰与原始艺术的萌芽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懂得把死者按照一定的葬俗进行埋葬。山顶洞人在死者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用石器和装饰品随葬,表明了原始信仰的萌芽。众多遗址发现的装饰品,则标志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出现及原始艺术的萌芽。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饰珠和赤铁矿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1 万5 千年

饰珠长0.5 厘米,宽0.5 厘米;

赤铁矿长1-3.5 厘米,宽1-2.5 厘米

1972 年-1974 年河北阳原虎头梁出土


在这两枚饰珠中,一枚是用鸵鸟蛋皮制成,另一枚是用鸟的腿骨骨管制成,它们可能都是作为穿绳佩戴的饰物。两块赤铁矿除反映了埋葬习俗外,也是作为装饰品染色的一种天然原料,传达出古人对色彩和形态的审美情趣。类似这样的装饰品和赤铁矿在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比如在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过三枚穿孔兽牙和一枚穿孔蚌壳,蚌壳的凸面有一圈放射状的刻道,道内残留红色染料。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出土了大量类似的饰珠。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穿孔兽牙(复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2 万年

长2-3.3 厘米,宽0.5-0.7 厘米

原物1933 年-1934 年北京房山周口店

龙骨山山顶洞出土

山顶洞遗址中共出土了百余枚穿孔兽牙,这些穿孔兽牙以獾的犬齿为最多,狐狸犬齿次之。每枚兽牙的牙根均有一穿孔,用尖状器刮削而成。除去穿孔兽牙外,在山顶洞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穿孔石珠和海蚶壳。其中7 枚有孔石珠均发现于青年女性头骨外的土里,其大小基本相等,是将白色石灰岩加工后,用石器两面对刮成孔,最后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而成。在一个老年头骨的左侧有穿孔的海蚶壳和兽牙,尸骨上发现了一块赤铁矿,骨盆和股骨周围撒有赤铁矿粉。这些穿孔兽牙和石珠应是串连起来后挂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类似的装饰品在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和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也发现过,说明这种风俗在华北地区曾经流行,代表了原始人的一种审美观念,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日常装饰用品。

总结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多万年前至1 万年前这一历史阶段。生活在这一阶段的人类被称为智人。在中国境内已发现金牛山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柳江人、许昌人、山顶洞人、左镇人等智人化石。这一阶段,石器技术不断进步,石球更多地被用于狩猎。旧石器时代晚期,标枪、鱼镖、弓箭等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渔猎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还产生了原始信仰与原始艺术的萌芽。

本文节选于《中华文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相关阅读】

穿越古代中国 | 遇见学会控制用火的古人

A Journey Through Time: Meet the Middle and Upper Paleolithic

对于古代中国栏目英文版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扫码关注国家博物馆的英文订阅号:NationalMuseumOfChina,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穿越古代中国 | 在智人的眼中,什么是美的?

编辑 | 胡丹雅

Tags:历史   考古   山西   技术   良心国货大赏   阳高   哺乳动物   辽宁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