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网络整理 2019-05-30 最新信息

公元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希腊文明承袭而来的古罗马文明在欧洲的使命终结了,甚至在整个西欧的文明世界都崩塌了,急切等待着文明的重塑。这也标志着欧洲古代史的结束,中世纪的降临。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大家都知道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日耳曼人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是各个部族的统称。他们各自为战,有的烧杀抢掠一番之后继续杀往下一站,如汪达尔人,它出名不是因为后来建立像样的王国,而是因为它去的地方叫罗马城,实行的是“三光政策”,甚至把整个古罗马的首都文明付之一炬,也就成了名声最烂的日耳曼分支;有的部族会占领一片区域之后建立国家,在之后的扩大和管理当中获利,如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伦巴第人等等,他们分别在今天的法国东部、西班牙北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王国;还有的部族呢,他们像是中间势力,先是只求打胜仗、得物资、占土地,后来发现还是建个王国比较好。虽然他们的王国建的晚些,但后来发展的都不错。如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法兰克人等。这几个部落都做到了能独挡一面,后来还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且在自己打下的江山上建起了一个个强大帝国,发展至今依然是影像世界的国家。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在西罗马帝国被这些部族一块一块的从世界版图上清除之后,西欧再也没有主人,而是一片分裂。最后做到替代西罗马帝国并开启欧洲中世纪的正是其中的——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本来生活在整个日耳曼民族活动区的最西南边,莱茵河的右岸。西罗马后期他们就经常侵扰隶属西罗马的高卢地区,由于当时的西罗马已经完全无力出兵,只好用安抚的政策,允许法兰克人过莱茵河,定居在高卢地区的东北部,借此希望他们不要再作乱。可当时的历史潮流是所有日耳曼部族都纷纷南下侵入帝国,法兰克人也不例外,继续向高卢纵深挺进。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当他们占领整个高卢北部的时候,新的法兰克人军事领袖——克洛维诞生了。他率领军队,先是打败了自己部族的宿敌西格里乌斯势力。之后继续南下扩充土地,并成立了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这就是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莫洛文王朝。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克洛维军队的最大特点是从不烧杀抢掠,除了打击他的敌军以外,对于经过的地方上的贵族和平民都加以保护。对自己的手下也从不吝啬,立军功后所得到的奖励往往超出他们的预期。这就使得法兰克王国得以迅速壮大,并且“封赏”一词,成了法兰克王国在其他欧洲王国眼中最大的特色。

挨着法兰克王国最近的,就是西边的勃艮第王国。由于当时勃艮第还很强大,克洛维并不敢动它,于是选择与勃艮第公主联姻。就像我们的历史中历届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样,由于文化的先进性,进来就被同化了。日耳曼人也是这个宿命,由于勃艮第公主信仰基督教,克洛维也开始选择信仰基督教。这样一个强大“蛮族”的皈依,可以说令整个罗马教廷欢欣鼓舞。因为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失去了世俗政权的大靠山,他们正急切的盼望着遍布欧洲大陆的各“蛮族王国”中,能有一个新的代理人出现。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教会纷纷给克洛维写信,维也纳大主教就说:“这是天意,你必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宰者!”罗马教皇更是把克洛维比喻成为“支撑基督教会的铁榔柱”,并祝福克洛维击败所有敌人。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果然,克洛维不负所望。当初日耳曼人南侵时,紧挨着法兰克人的部族是阿勒曼尼人,他们占领了今天的阿尔萨斯地区和瑞士北部,克洛维先拿他们开刀,成功击败并占领这片土地。此时法兰克王国已经基本对勃艮第王国形成了包围之势,于是克洛维也干脆灭掉了勃艮第。而南方现在正是阿拉伯人的天下,他们从非洲北部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并且继续北上跨过比利牛斯山脉到了法兰克王国的南部。克洛维已经积蓄好了力量,成功的把阿拉伯人打回了比利牛斯山南部,统一了高卢全境。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但是这一切的辉煌,都随着克洛维的死而烟消云散。他的法兰克王国开始被子孙瓜分的一片狼藉,各自都想当王却又都没有那个能力,这种纷乱一直持续到贝尔特诞生,他通过政治手段和强大的军队,成功的使王国重归一统。他死后王国虽然没有再分裂,但就好像中了魔咒一般,此后的12代国王皆是游手好闲的享乐之徒,号称——12懒王。

12懒王时期是一段很长的历史,堆积起来的量变势必会造成质变。既然一代代国王都荒废政事,那么总得有人来处理全国的政务。就像中国古代王朝没落皇帝软弱无能时会出现太监干政的现象一样,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开始冒头,虽然宫相不是太监,但在与君主的接近程度上是一样的。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宫相一词是后来才诞生的,其实就是君主宫中的大管家,属于君主的仆人而已。但由于接近君主、受到信任而得以替君主处理一些政务。直到赫里斯塔尔掌权,才开始称得上宫中宰相这个名称。他在宫中已经做到了架空国王的地步,一切政务皆出于他手,只是宫外的地方势力还不承认、不拥戴而已。他死后把宫相的职位传给了自己的私生子查理马特(此时的国王已经失去了任命宫相的权利)。不仅具备他父亲传给他的政务权利,而且当时恰逢南北两拨人马前来进犯。查理马特亲帅大军成功击退了萨克森人,使得萨克森人第一次像法兰克人称臣,然后又挥师南下赶走了南边的阿拉伯人。这样一来就使得宫相不仅有权利,还有了权威。

历经两代人的耕耘,宫相职位传到了查理马特之子——矮子丕平身上。他上台后虽然身后背着巨大的光环,但在宫中依然保持隐忍不发,做的就好像一个西方的曹操一般,虽掌握实权,却勤勉忠君。但曹操是真没当皇帝,丕平只是在装样子罢了。做了十年宫相的丕平终于爆发了,他先是写信问教皇的态度,说自己掌管着全国,却又不是国王,经常因为一些礼节上的事情而被掣肘。教皇的答复是:“国家的权利应该属于实际掌权人”。矮子丕平把这张教皇的回复公之于众,加上其父辈祖辈的多年经营得来的权威,成功的废除莫洛文王朝的国王,自己登基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一代掌政权、一代立军功、一代称国王,打下如此牢固的基础之后,如果下一代是个软弱无能之辈,他可以坐享其成;如果又是一个历史强人,那么整个欧洲都会为之震动。很巧,又是一代明君,而且是大帝级别的。

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他先是东进征服了盘踞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之后又帅军两次南下打击西班牙,跨过比利牛斯山,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取了埃布罗河以北的土地(那里后来成为了基督教国家复国的大本营,详情可以翻看我之前的西班牙史)。查理还对北方的萨克森人进行了长达30年的作战,最终取得胜利,而且这次不是称臣是占领,就这样查理几乎拥有了整个西欧大陆。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在当时,整个欧洲就两个大帝国,东边替代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和西边替代西罗马的法兰克帝国。他们都信仰基督教,查理要求教皇开除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教籍。从此东方自己设立教廷,由于基督教的诞生地就在拜占庭帝国治下,皇帝又与古代的罗马帝国一脉相承,于是称自己是东方正统基督教,简称东正教,西方被称为天主教。而此时西方的查理就成了唯一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帝国君主。

后来教皇在更迭的时候,由于罗马当地反对新当选的教皇,并把新教皇囚禁起来。查理率军拯救并力保新教皇登基,新教皇对此感念至深,亲手把一顶皇冠带到了查理的头上,从此查理成为法兰克帝国皇帝,也为教皇给世俗君主加冕开了先河。查理史称——查理曼大帝。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别以为我画着玩,红桃K里的国王的就是他老人家,扑克牌中四张老K分别代表:红桃查理曼大帝、方块凯撒大帝、黑桃大卫王、梅花亚历山大大帝。一不小心又说出个知识点,还是免费的。

这个大帝国维持了46年的鼎盛时期之后,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登基,从大帝晚期就已经出现的分裂苗头,路易在位期间更是愈演愈烈。路易的长子和三子是同父同母,而四子秃头查理跟他们是同父异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庶出。路易的这三个儿子对于谁来做皇帝争执不休,路易打算分一块地给四子秃头查理,可是长子和三子都不同意,于是双方爆发了长期的战争,最终他们签署了停战的《凡尔登协议》,将庞大的法兰克帝国瓜分了。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长子获得了中间的中法兰克,他后来也把中法兰克分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就有意大利;秃头查理获得了西法兰克,后来形成了法兰西;三子只得到了法兰克帝国刚刚征服不久的东部,在当时可以说是蛮荒又落后。他死后也是把东法兰克王国分封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为什么当时这些君主都如此热衷于分封呢?

其实,早在克洛维征战时期,我们就已经看出了端倪。“封赏”是贴在这个王国头上的一个鲜明标签,后来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也是由于这个标签。这就要谈到封建制度的由来(这里是指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我们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大差异)。封建,现在看来是落后的制度,可在当时确是十分先进且有进步意义的。

在克洛维那个时期,由于战争产生了许多破产的农民,而克洛维是从不杀当地贵族和农民的,于是产生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契约模式,我们称之为——委身制。就是破产的人需要为庇护自己的人服役,庇护者需要负责维持委身者的生活,双方任何一方违反这一“合同”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委身者的服役内容,通常要么是给庇护者种地,要么是给庇护者做家丁。发展到后来,随着王国土地的不断扩大,庇护者们为了省事儿,会给委身者一块土地,让他们在这块地上收税,从而得以养活自己。庇护者本身最不缺的就是土地,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自己“违约”。

但是这种获得土地的人毕竟是少数,查理马特当宫相的时候,有一次萨克森人来犯,查理马特居然招不到新兵,兵员严重枯竭的问题摆在这位宫相的面前。于是后来他把委身制改成了——采邑制,就是把全国的土地按照之前契约的模式,一级一级的分封下去。规定分封者必须保护受封者的利益,而受封者有义务终身效忠自己的领主。按照公、侯、伯、子、男、骑士的顺序,土地被严格划分,且不得世袭。骑士以下不能得到土地。受封时都会举行隆重的分封仪式,受封者需要跪下来双手握拳,把自己的双拳放到领主的手中,然后宣誓终身侍奉主人。就这样,“宣誓效忠”成了中世纪的最大特色。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当然,这种分封是不可越级的,就像那句中世纪流行语所说的那样“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秃头查理在得到西法兰克之后,在自己的国土上对这一封建制度又加以了改革,规定所有分封的土地可以世袭。这样一来,为了保住自己家族世世代代能拥有这片封地,就会世世代代效忠自己的领主。封建架构得以强化,各级权利都得到了稳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世纪会如此漫长的原因。

中世纪的封建领地往往是以庄园为单位的,一个庄园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在自己的庄园里,领主具备一切权利,没有立法、行政之类的职务,领主所说的话便是“圣旨”。庄园的土地由领主自营地和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那些服劳役的人负责耕种,所有收益全归领主所有;而那些份地是分给庄园里的农奴的,土地归领主,但收益归农奴个人所有,战时农奴有服兵役的义务。农奴的房子和菜园也是归个人家庭所有,而且是可以世袭的,这就好像是一种骑士阶层以下的分封模式一样,使得全国上下,从国王到农奴,都有自己的封地。领主一般是住在城堡里的,当遇到外来入侵或者自然灾害时,庄园范围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城堡避难,以履行作为庇护者的责任。这也使得城堡成为了中世纪的另一个代名词。

是谁敲开了欧洲中世纪的大门?法兰克帝国与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

后来这一制度被推广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地方,诺曼人登陆英格兰后,把这一制度带到了大不列颠岛。东法兰克王国由于当时比较落后,成为西欧最后一个施行这一制度的地区。自此欧洲正式迈入漫长的中世纪时期。

本文作者:三匠画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3806708322800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欧洲   比利牛斯山   王国   历史   莱茵河   基督教   西班牙   文化   撒克逊人   罗马   法国   希腊   葡萄牙   瑞士   维也纳   查理·马特   非洲   巴黎   伊比利亚半岛   意大利   汪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