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八九个年头,在中国思想史上,相继发生了两起严重的改革事件,那就是有名的“焚书”和“坑儒”。

秦始皇统一思想和秦朝“智库”的建立

在后人看来,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禁锢和对人类智慧的灭绝,然而对于秦始皇来说,他原先的思想只是想打造一个大的智囊团和大智库,来为自己的新政服务。

秦始皇在征讨六国的过程中,曾经就有计划的让将士从各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几乎全部的古典文献,集中到了咸阳,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皇家图书馆。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他聘请了全国各地的70名有德老者(多数为儒生)为他们授予博士的官职;

召集了2000余名各国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在70名博士的领导下,“命之曰诸生!”

对于六国的资料和文献,他打算加以选择性的利用,让它们成为为新政服务的知识宝库。

对博士以礼相待,经常在咸阳城招待他们,其中博士中的孙叔通,拥有着百余人的弟子。

秦始皇之所以如此的笼络和尊重这些学者,就是想要从他们身上吸取有别于秦文化的地方知识和经验,让他们为新政权充当顾问和参谋。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在史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觐言:“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可以看出皇帝做决定之前,都和众博士商议和讨论。

在秦始皇28年,他东行郡县,登上邹峄山,想在这里记载下自己的千秋功名,于是,他“于鲁诸儒生议”,来一起讨论并接受了儒生们的意见,再次立石、封禅,因为泰山更高,所以,“冀在神灵也”!(出自《史记集解》)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

然而,这些儒生们都是来自六国的旧时代的学者,他们尊重周礼,满脑子都是六国的文化和复古的思想,甚至有的儒生还试图做着光复旧国制度的美梦,很显然,很多人的思想都已经不适合大统一制度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李斯丞相是这样认为的: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这些人不但不去积极地投身于新政的稳固和执行中,反而蛊惑人的思想。博士淳于越甚至在宫廷宴会上公然指责秦始皇的新政,并要求按照古制,分封子弟,称之为“师古”!他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惹得龙颜不悦,秦始皇在当场就反对了他的观点,并且逐渐意识到,自己希望用这些儒生去做顾问和智囊团的确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再加上博士中经常有很多的方士不断的以帮助皇帝寻求先药为命而骗人,骗财,所以,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又将相约逃走的儒生、方士等460多名坑杀在了咸阳,剩下了博士和儒生也都成为了惊弓之鸟;此后还发生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坑儒活动,彻底地摧毁了秦王朝这一座具有强烈儒学思想和色彩的儒学智库。

在《文献通考·学校考一》中解释说,虽然秦始皇仍然保留了博士的官职,但是“甚恶其徒,并设法诛灭之!”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焚书坑儒的后果和相关思考

1,君主和知识分子的不同立场和思想

刘向在《说苑·反质》中记录了在第一次坑儒的时候,儒生在临刑前发自肺腑的、诚恳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作为儒生,就应该直言不讳的向皇帝直谏暴政的威胁,并且向他奉献改弦更张的计策,否则就不配享有俸禄;

而秦始皇则更是希望自己在统一天下后,能够统一思想,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来纳谏,所以久而久之,渐渐地伤了士子的心,君臣离心离德。

儒生们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适合此时的政治制度,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去曲意逢迎,所以采取了逃跑主义或者是不合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新政的抗议。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如果在当时,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的从秦朝君王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面对各地蠢蠢欲动的旧贵族复辟势力,如何能够适当和委婉的调节朝廷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对于秦始皇这位统治者来说,国家统一后,如果对舆论不加以控制,任由其发展,让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对朝廷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大家抵触和说三道四,朝廷和君主的威信又在何处?

因此,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从商鞅到李斯这一类的法家思想实践者,无不对“异端思想”和不利于朝廷,政治上抗衡的不合作者采取了强制性的镇压和改革之策,以期达到“万众统一”的效果,来维护秦王朝的改革和政权的巩固。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2,秦朝的灭亡离不开君主对待“不合作知识分子”的手段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讲,秦王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宣告灭亡,多少都和君主对待“异端思想”和不合作知识分子的手段有关。虽然秦灭六国,但是六国贵族残余势力还是很强大,其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天下人心的走向,比如项氏家族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作为楚国的贵族后代,在社会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而令人欣喜的事是,秦始皇所期待的博士以及诸生智库残留的多数人,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劫难,但是仍然保留着“死节直谏”的士子本色,这一点是高贵和值得称颂的。比如孙叔通、周青臣等人面谀顺旨而持禄苟免,他们在秦二世的时候又遭到了第三次打击,被坑杀者数十人。

秦朝“智库”及其幻灭的过程:从“焚书坑儒”谈起

而剩下的儒生很多以死明谏证明了秦朝智库的价值所在,也证明了自己身为儒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所在。

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从主观上讲,都希望通过控制言论,控制舆论来达到控制思想,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所以,他们既拉拢知识分子,又防备和迫害知识分子,强迫知识分子在其设置好的轨道内为其效力。

然而,知识分子只有在获得独立人格,拥有思想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史记集解》

2,《说苑·反质》

3,《文献通考·学校考一》

4,《秦始皇本纪》

本文作者:历史小鲜(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07836598645606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秦朝   秦始皇   史记   李斯   中国历史   儒家   刘向   颜师古   历史   周礼   咸阳   文化   秦孝公   秦二世   项梁   政治   项羽   藤本千秋   王为   冯劫   王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