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网络整理 2019-05-24 最新信息

文/炒米视角

细想之下,丹书铁券是历史上最细思恐极的东西,也是历史上集权谋厚黑于大成的物件。

丹书铁券,顾名思义,在一块铁牌子上用丹砂记录下开国功臣们的功德以及皇帝对他们的承诺。一开始这个“丹书铁券”只是记录功臣们的功德,性质相当于一张铁做的奖状。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跟我们小朋友三好学生的奖状性质差别不是太大,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臣们再接再励,继续创造下一个辉煌。

但是在皇权衰微期,这个丹书铁券的性质慢慢就变了,变成了皇帝给拥立有功的大臣们的保证书。

甚至内容会详细到宽恕持有人以及他的家人及子孙无论犯了什么律法,都可以免除几次死刑,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不得按律惩罚。

这本质上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这里面透露了一个思细恐极的逻辑,那就是只要这个“丹书铁券”存在,就意味着臣子“要挟”皇帝的逻辑存在。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这相当于臣子们要求皇帝必须保证自己和自己亲人儿孙们的几世安全与荣华。关键是自己和子孙的行为竟然还不接受朝廷律法的约束。如果皇帝没有履约,那就是失信于天下。铁券记录的目的就是可以传之于后世的意思。

所以洪武3年,朱元璋给大明开国的。“六公二十八侯”颁发“丹书铁券”的时候,朱元璋敢发,底下的大臣们竟然也敢要。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是没搞懂这玩意的含义。因为他不但减少了历代“丹书铁券”免除死罪的次数,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只免死2次,儿子1次。而此前历朝历代的丹书铁券,持券人至少免死3次起步。并且还在每份丹书铁券的背免死条款前加了个“谋逆不宥”的前提。(意思就是谋反除外)。

这说明了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朱元璋是认真的。至少让各位功臣们认为他朱元璋是认真的。朱元璋认真,也就意味着,他的确从心底里感念各位功臣们的功劳。自己是真的希望在特殊情况下,只要不是谋逆造反,朱元璋都会网开一面。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但是朱元璋从来都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在发放免死铁券之前,他已经读明白了免死铁券的含义。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没有丹书铁券这个保证之前,功臣们的身上是没有“民怨”的,此刻想要剥夺他们的军权,甚至消灭他们。在道义上是没有人支持朱元璋的,处理不好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朱元璋面对的是自己曾经的同乡、亲戚、朋友、义子、义孙。此刻他们是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叫“淮西勋贵”。朱元璋之所以一直等到洪武3年才开始赏功颁爵,那就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好,如何能够制约这帮“淮西勋贵”。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丹书铁券里有一个最大的“福利”,事实上不是“免死”,这帮死人堆子里爬出来的人,事实上根本不在乎死亡的。他们更在乎的是,不受大明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的律法制约。是的,不管犯了什么样的法,大明的律法是判处不了他们死刑的,因此,他们会变得有恃无恐。就在这有恃无恐的情况之下,他们的“民怨”之声也会逐步沸腾。

处理一个驸马都尉欧阳伦,为朱元璋赢得了大义灭亲的好名声。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借势,要师出有名。

而此刻朱元璋的时机也逐步成熟。因为丹书铁券的纵容,“淮西勋贵”已经成功地从朱元璋身上剥离,逐步成为人神共愤的利益团体。

而朱元璋此刻动手,就不再势单力孤,不再师出无名。连处理他们的理由,朱元璋也早早就写在了“丹书铁券”里,“谋逆不宥”。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从洪武13年“胡惟庸案”到洪武26年“蓝玉案”,历经十数年,牵连几万人;从胡惟庸到李善长,罪名无一例外,都是谋逆。

当初拿到“丹书铁券”的“淮西勋贵”们,还天真的认为自己高枕无忧了,谋逆是不可能谋逆的了,把“谋逆不宥”这一条放在“丹书铁券”上,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保命的丹书铁券”会变成了“催命符”?为什么多此一举的“谋逆不宥”,最终会成了自己无法辩驳的罪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本文作者:炒米视角(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25877922129562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朱元璋   李善长   胡惟庸   齐孝公   历史   炒米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