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我国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剑是一种很常见,但彰显身份的武器,文人武将出门都喜欢佩戴。1983年,专家们在南越王的陵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可是,这把看似不实用的剑,却破解了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3年6月,一支施工队,正在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施工。按照施工要求,施工队需要将小山坡移平,工人们为尽快完工只能夜日奋战。当大家真准备合力将小山坡移走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块非常大的石板竟出现在工人的面前。

工人们看到石板后,并未想太多,而是合力将其撬开,然后,一个黑洞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施工队长看到这样的情况,怀疑工人发现古墓,连忙将消息上报。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广东的文物研究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专业的工具赶到现场。专家接住手电筒的光亮,向黑洞中看去,里面竟有一些造型独特的冥器。因为古墓已经被打开,专家们决定进行抢救发掘,并尽最大努力保护文物。

通过对墓内构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判断该墓是汉代以前的贵族墓。当进入主棺室清理文物时,他们竟发现一件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它就是南越国国王“赵昧”玉印。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经过长时间的清理,出土的文物被运回研究所。但专家在对其研究时,一把铁剑却成功地吸引到众人的目光,这把铁剑比较特殊,它的长度竟有1.46米。

文物研究人员为了彻底搞明白铁剑的功能,他们对铁剑进行仿制。但他们将复制的铁剑握在手中,却发现一个大问题,这把剑根本就不实用,难以灵活挥动,更别提上阵杀敌了。此时,研究人员有些疑惑,难道它只是摆设吗?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为进一步弄清长铁剑的用途,研究人员特意请来古兵器专家。专家看到这把长剑,竟忍不住念起屈原的《涉江》:“余幼好此其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这句文言文中,有一个特殊的词 “长铗”。“长铗”是剑的一个变种,它专指长剑。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后,赵昧顺利继承王位。在他执政期间,朝廷内外形成一种享乐风,上层贵族人们只知道饮酒作乐,互相攀比。他们将佩戴在腰间镶满珍宝,只为彰显身份的尊贵。当镶满珍宝的剑无法满足贵族的虚荣心后,他们开始将剑的长度延长,随着剑越来越长,它逐渐失去上阵杀敌的作用,从而成为贵族们的时尚配饰。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根据《战国策》记载:“大冠若箕,修剑拄颐。”也就是说,佩戴的长剑最长可以到腮部。在赵昧墓中出土的长剑,并未放在棺椁内,而是放在墓墙边,成为一个随葬品,用以显示墓主自己身份的尊贵。

贵族们为凸显生活的优越,用物质来填补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是一种极度腐朽和萎靡的状态,而朝代的统治者却任这种风气横行,因为他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人生追求。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把长剑,它破解屈原诗词中的一个“谜”团

上层社会在炫富,下层社会苦不堪言,百姓不仅要承当高额的税收,还有被贵族压迫,当统治者失去民心时,他们享乐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长此以往后,南越国怎能不覆亡呢?

本文作者:野史虫(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81095971746663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文物   屈原   诗歌   古墓   赵佗   冷兵器   战国策   汉朝   黑洞   广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