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自梳女纪录片)

网络整理 2022-05-23 最新信息

自古以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社会之中,盲婚哑嫁才是常态。

若为女子,往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她们鲜少抗拒父母。偶有心爱之人,姑娘们也只能选择放弃。

或许有人会说,为何不私奔?

真实社会中,“私奔”万中未必有一。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不过,要想抗拒父母安排的婚姻,倒也不是全部办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传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自梳女。她们或是不愿结婚,或是不愿盲婚哑嫁,自行将头发梳成妇人模样,许诺此生不再嫁人。

摄影师唐景锋作品中的颜姐,便是我国最后一代自梳女。

一、永不嫁人,甘当自梳女

颜姐出生在广东的贫苦家庭,身为长女,她自小照顾弟弟妹妹,包揽打扮家务活。

所谓长姐如母,颜姐的父母虽在,但弟妹由她拉扯。身份上,颜姐是姐姐,但实际上,她却承担了母亲的责任。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按照惯例,等到年纪再大一点,颜姐便会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人。可这位不曾度过多少书的女子,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偏偏不愿草草嫁人了此一生。

于是,权衡之下,颜姐选择成为自梳女。

当妇人发髻梳起来之时,颜姐是否有过纠结?

妙龄女子,即便尚未有爱人,但要就此断情绝爱,发誓永不嫁人,她应当也是难受的。可是比起盲婚哑嫁,她宁愿如此。

或许有那么一瞬间,她也曾想过逃离家乡,如此,既不用盲婚哑嫁,也不用断情绝爱。可想起年迈的父母与弟弟妹妹时,她于心不忍。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逃离家乡,颜姐有了自由,可家人会饱受乡亲的职责、父母弟妹会无人照拂。

成为自梳女的颜姐,除了在婚姻爱情上无望,其他方面,她还算一个勉强的自由人。

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工,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职业——保姆。

其实,那个年代的保姆,不过就是没签卖身契的佣人罢了。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二、八张照片,从不是主角

在当保姆期间,颜姐曾经走过许多地方,也服务过许多家庭。其中,在唐景锋家,她一做就是37年。

在这37年间,颜姐照顾过唐景锋的父母、妻子、孩子,如影随形,与“家人”无差别。可就是这位身份特殊的“家人”,37年从未有一张露出正脸的照片。

唐景锋是摄影师,喜欢摄影,更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在不经意间,他会给孩子、妻子照相,目的只在于记录。

而在他拍下的无数张照片中,仅有八张有颜姐的身影。而即便是这八张,也仅仅只是颜姐的侧脸、身影,无一正脸照。

从照片上来看,颜姐的眼神,应当是充满慈爱的。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大多数的时候,她全心都系在玩耍的孩子身上,生怕他一个不小心磕伤碰伤。或许,在她的心目中,唐家已经是她的家,眼前的孩子,如她的孩子一般。

毕竟,她这一生,与孩子无缘。

八张照片,她从不是主角,却忍不住令人侧目。

这个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根据唐景锋的回忆,照顾孩子也好,打扫卫生也罢,颜姐做任何时候,都投入身心,倾尽全力。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或许有人会笑,不就是当个保姆,谈“倾尽全力”是否太可笑?

可是,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社会,能将简单工作做到极致的人,又有几个?

三、帮助别人,便是最大满足

77岁那年,因为年迈,颜姐从唐家退休。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但颜姐并未回到家乡,也没有住在自梳女的姑婆屋中。

一来,她担心年迈的自己,成为别人的负累。二来,她还想独立自由的生活,若是住在姑婆屋中,难免拘束很多。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其实,她成为自梳女之后,获得的所有工资,不是给了父母弟妹,就是用来接济乡亲。每每看到别人有难,她都会尽全力帮助。或许,对于她而言,自己无牵无挂,能帮助别人,便是满足。

50年代的时候,颜姐的家乡闹饥荒,她远在香港,依旧相尽办法帮助相亲。当时,并不允许从香港运送大米回内地,颜姐只能在香港搜集大量锅巴,不断往返于家乡和香港之间。

整整十个月,她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颜姐,是个执着之人,认定一件事,便做到底。后来,乡里有人盖新房,颜姐二话不说就寄钱回家,甚至还自讨腰包,帮小辈出学费。

特殊群体自梳女:不愿盲婚哑嫁,将头发梳成妇人髻,此生不再嫁人

这样的颜姐,自然受尽家乡人爱戴。

89岁那年,她因病去世,“颜姐”二字也被人记在心中。

只不过,大多数人已经不记得她的本名,也都忘记了,颜姐全名麦颜玉。

Tags:不完美妈妈   熊猫宝来   摄影   美好   一直在身边   香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